“對立面”與“同行者”:坪內(nèi)逍遙論梅蘭芳
[Abstract]:In the public opinion study of Mei Lanfang's 1919 performance in Japan, the Japanese dramatist Yoshino pingchi seems to be absent. In fact, Xiaoyao not only intersected with Mei Lanfang, but also responded to the public performance with continuous essay writing. This response not only has many mavericks in the speech of "Ping-mei" at that time, but also serves as the expression platform for self-reflection and summing up of the view of drama history. Investigating the viewpoint and writing background of Xiao Yao on Mei not only reveals the richer and more complicated aspect of the Japanese drama at that time, but also enlightens and complements the thinking of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of Chinese drama from a new angle.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國劇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近代戲曲譯介與跨文化評價個案研究”(項目批準號:13YJC76003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8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吉田登志子 ,細井尚子;梅蘭芳1919、1924年來日公演的報告——紀念梅先生誕辰九十周年[J];戲曲藝術(shù);1987年01期
2 吉田登志子 ,細井尚子;梅蘭芳1919、1924年來日公演的報告(續(xù))——紀念梅先生誕辰九十周年[J];戲曲藝術(shù);1987年02期
3 江棘;;1919、1928對日公演中的“京昆之辯”與戲曲“傳統(tǒng)”的認知嬗變[J];戲曲藝術(shù);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雯;;歷史與人:魯迅小說的兩個關(guān)鍵詞[J];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2期
2 王愛英;外國文學(xué)活動中身心疾病的影響與表達[J];安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1期
3 張春田;;民族·主義·文學(xué)——評倪偉《“民族”想象與國家統(tǒng)制》[J];北京大學(xué)研究生學(xué)志;2006年04期
4 張志梅;;魯迅式“疾病符碼”的解讀[J];寶雞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3期
5 程諾;;仙子何為——《彼得·潘》中的仙子“叮叮鈴”形象研究[J];長春大學(xué)學(xué)報;2012年01期
6 鄧丹;陳芝國;;陸志韋新詩節(jié)奏試驗綜論[J];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10期
7 張宏;;從文化政治看魯迅筆下的“鄉(xiāng)土中國”[J];創(chuàng)作評譚;2005年10期
8 姜燕;程諾;;《邊城》的自然景物描寫與古典和諧美[J];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2期
9 徐楊;;發(fā)現(xiàn)“第三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婚戀敘事片論[J];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4期
10 李衛(wèi)濤;;中國現(xiàn)代視野中“自然”的發(fā)生和“自然之死”——以五四時期郭沫若的“自然”觀念為例[J];當代文壇;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彬彬;;蔡翔《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xué)——文化想象(1949—1966)》雜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xué)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馮雷;;“佳期已過”的記錄與慨嘆——論王夫剛的詩[A];首都師范大學(xué)駐校詩人王夫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宗先鴻;;《愛彌兒》的傳入及對中國近現(xiàn)代作家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4 譚以諾;;後a鱾
的屒本主┏鞘,
本文編號:2226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2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