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論文:當代戲劇之命運
本文關鍵詞: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論文參考網(wǎng) - 藝術類論文】
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預覽:
當代戲劇,面臨戲劇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處境。奇就奇在臺上振興,臺下冷清。當代戲劇的實際狀況,不能籠統(tǒng)視為戲劇衰敗。準確地概括,當代戲劇的特征是觀眾稀少。不是沒好戲,而是戲再好,也少有觀眾上門。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當代戲劇家艱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論,臺上確實有所振興。從劇本到演出,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發(fā)揚
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正文:
當代戲劇,面臨戲劇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處境。奇就奇在臺上振興,臺下冷清。
當代戲劇的實際狀況,不能籠統(tǒng)視為戲劇衰敗。準確地概括,當代戲劇的特征是觀眾 稀少。不是沒好戲,而是戲再好,也少有觀眾上門。
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當代戲劇家艱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論,臺上確實有所振興 。從劇本到演出,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發(fā)揚傳統(tǒng)到緊跟新潮,從京津滬渝到南北省會,人 材輩出,好戲連臺。許多方面超越前人,有的方面超越影視。為了爭取觀眾,使盡千方 百計,卻仍然改變不了門前冷落,與臺上熱鬧形成反諷式對照。這種現(xiàn)象使人百思不得 其解。
經(jīng)過長期觀察思考,我變換視角,有所發(fā)現(xiàn)。以一家之言,供學術探討。
簡而言之:當代戲劇觀眾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當代人生活方式、文娛方式的巨大變 化。
戲劇的基本屬性是劇場文娛、舞臺藝術。觀眾須到劇場之內(nèi),舞臺之下,與演出對面 交流。在信息時代之前,劇場舞臺是人們文娛生活的重要場所,到臺下看戲是人們的時 尚。千百年來,一以貫之,幾度促成戲劇的黃金時代。直到二十世紀中葉,進劇場看戲 仍然是人們的時尚。可與劇場舞臺藝術分庭抗禮的只有電影。而電影也須觀眾去到放映 場所才能觀賞。影院與劇場同等,當時都有觀眾踴躍上門。電影再發(fā)達,也未奪走戲劇 的鼎盛春秋。但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新紀元,潘多拉盒子大開,進入電視電腦時 代。當代人生活方式大改,文娛方式隨之巨變,文娛場所必然轉(zhuǎn)移。電視電腦的時代, 就是居室文娛,斗室文娛的時代。當代人坐在家里看電視,泡在網(wǎng)吧玩電腦,舒適自由 地飽覽一切,用不著經(jīng)常跑到劇場臺下觀看演出。而劇場舞臺藝術的規(guī)律,又需要觀眾 到臺下與臺上對面交流。戲劇不同于影視,也不同于一切出版物。戲劇是三度創(chuàng)作完成 。一度創(chuàng)作,劇本;二度創(chuàng)作,排演;三度創(chuàng)作,匯同演出現(xiàn)場的觀眾參予來共同完成 。觀眾與演員對面交流,本來是舞臺藝術的優(yōu)勢;過去這種優(yōu)勢如今反彈過來,成為舞 臺藝術的致命弱點。普遍擁有電視電腦的當代人,決不會再象從前那樣經(jīng)常泡在舞臺之 下參予戲劇的三度創(chuàng)作。尤其是現(xiàn)階段十分浮躁的中國人,很難安心坐下來陪同臺上演 員對面交流。我們一些專家只看到戲劇與觀眾直接交流是電視電腦不可取代的特色,卻&n
[1] [2] [3] 下一頁
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預覽:
當代戲劇,面臨戲劇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處境。奇就奇在臺上振興,臺下冷清。當代戲劇的實際狀況,不能籠統(tǒng)視為戲劇衰敗。準確地概括,當代戲劇的特征是觀眾稀少。不是沒好戲,而是戲再好,也少有觀眾上門。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當代戲劇家艱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論,臺上確實有所振興。從劇本到演出,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發(fā)揚
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正文:
bsp; 沒有看到這種特色正是舞臺劇難以“拉攏”觀眾的根本原因。
當代戲劇的一度創(chuàng)作、二度創(chuàng)作都可與歷代戲劇媲美;但三度創(chuàng)作——觀眾上座率, 無法與歷代戲劇較量,更無法與時尚文娛競爭。時尚以居室文娛、斗室文娛為主;與之 輔助的,不是舞臺藝術,而是另一極端——廣場文娛。(球賽、體操、搖滾、人海慶典 、歌星大走穴之類)小則斗室,大則廣場,浮躁的當代人愛走極端。中不溜兒的戲劇舞 臺,俗稱“一畝三分地”藝術,被小小斗室與巍巍廣場擠壓到時尚之外。
當代戲劇沒有市場,卻有賽場。戲劇市場很小,賽場很大。全世界最大的戲劇賽場在 中國。由政府主辦,企業(yè)協(xié)辦的各類戲劇節(jié)、藝術節(jié)、匯演、展演、評獎、頒獎,名目 繁多,劇目眾多,就是觀眾不多。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戲劇象當代這樣在臺上自我熱鬧 !
好心人紛紛獻策,呼吁戲劇進入市場機制,構(gòu)成文化產(chǎn)業(yè)。戲劇界遵命照辦,實踐多 年而收效甚微。我深思:戲劇為什么不象電視、電影、書刊、出版物那樣與商品經(jīng)濟, 市場機制一拍即合?我發(fā)現(xiàn):戲劇本身不象電視、電影、書刊、出版物那樣具有商品的 再生產(chǎn)力。再生產(chǎn)是利潤的源泉,利潤是商品的生命。影視、書刊、出版物,只要投合 市場,就可象滾雪球似地復制成不計其數(shù)的商品,達到所謂“一本萬利”。然而,舞臺 演出天生沒有“一本萬利”的繁殖力。舞臺演出“一本”好戲,即使投合
本文關鍵詞:當代戲劇之命運——在岳麓書院演講的要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6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