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論文
本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論文 > 藝術類論文 > 戲劇論文
中國傳統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論文 2015-09-22
中國戲劇的敘事盡管同為文學,但是一般說來,戲劇與傳統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學有一個重大不同,戲劇是敘事作品,而不是抒情的作品。 下面是編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中國傳統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
即使是元雜劇的主要構成成分是詩性的(曲),勾連整合這些唱段的框架仍然是一個故事。敘事作品除了要有頭有尾,敘述方式也很重要。事實上,近年來,人們對敘事方式日益重視,不僅有關敘事學的著作日見增加,而且1990年代以來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等拉美作家的作品之所以受許多讀者的歡迎,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作品的敘事給人帶來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此外,盡管中國傳統戲劇屬于“戲劇”,但戲劇內部的差別很大。初略劃分一下,可以說,有以古希臘悲劇為代表的強調劇情的戲劇,也有以意大利歌劇為代表的更強調抒情的戲劇。中國傳統戲劇內部自然也有這種差別。但總的說來,中國傳統戲劇,特別是元雜劇,是從詩詞曲發(fā)展過來的,似乎更側重于抒情,而不是講故事。很多學者也因此往往稱之為“戲曲”而不是“戲劇”,因為它“將歌曲置于故事情節(jié)、戲劇沖突之上”,是一種“曲本位”。也有學者指出,很多元雜劇則非常缺乏戲劇成分,甚至認為元雜劇嚴格說來尚“未成熟”。因此,欣賞中國傳統戲劇,在很大程度上,故事只是一個背景,觀眾欣賞更多的是演員的“念、打、作、唱”。許多如今保留下來的元雜劇劇本僅僅是唱詞的集合,沒有對白,沒有對舞臺表演動作的提示。即使那些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的劇本,其中的對白、動作指示和提示也非常簡單,只有諸如“科”這樣的提示;但據學者研究,這些元素以及其他過場交代、動作提示都是后代人加上去的。⑥劇本中的唱詞也與傳統的詩詞歌賦非常類似,有很強的抒情性和主觀性。上述分析表明,中國傳統戲劇的側重點不是敘事。
不側重敘事,自然傳統戲劇也就談不上關注故事的結構和敘事方式了。不關注卻不是沒有。“元雜劇一般一本只有四折,篇幅較為短小,不可能安排復雜曲折的情節(jié),而且劇作起、承、轉、合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也常有互相雷同或互相蹈襲之處,劇作的第四折更往往有“強弩之末”的缺陷。只是“元雜劇作品大多設置一人一事、一線到底的情節(jié)結構主線,造成集中、緊湊、簡煉、清楚的藝術效果。”只是按照今天的敘事作品或戲劇結構標準,中國傳統戲劇的結構看來很有問題。
下一篇:新疆建設兵團戲曲藝術的現代性探索論文
熱點資訊
本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4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