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視角下美國華裔文學暢銷書的審美特征
本文關鍵詞:出版視角下美國華裔文學暢銷書的審美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華裔文學 審美特征 個人自我 群體自我 女性言說 文革敘事
【摘要】:伴隨文學傳播媒介的日益更新,以及暢銷書機制的誕生,現(xiàn)代出版機構的角色實現(xiàn)了質(zhì)的變化,由原來中介角色上升為主體建構者的角色,參與文學作品的選題、內(nèi)容、裝幀等生產(chǎn)過程,誘導著作家創(chuàng)作的審美建構,成為影響文學發(fā)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從出版的視角探討美國華裔文學的審美特征將進一步突破華裔文學研究的身份、種族和性別視野。
【作者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華裔文學 審美特征 個人自我 群體自我 女性言說 文革敘事
【基金】: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當代出版與美國華裔文學暢銷書的審美特征研究》,編號2014-ZC-007
【分類號】:I712.06;G239.2
【正文快照】: 文學作品是人類精神的瑰寶,它以多樣的形式、藝術化的語言、多彩的風格表達作者獨特的社會體認和獨屬的思想情感,喚起他人美感,給他人藝術享受,吸引著無數(shù)的愛好者。千百年來,對文學的討論和研究可謂卷帙浩繁、數(shù)不勝數(shù),總的可以分為外部研究和內(nèi)部研究。外部研究主要置于作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英劍;美國華裔文學的新星——吉什·任[J];外國文學;2002年04期
2 張卓;多元文化語境中的美國華裔文學[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徐穎果;華裔文學——美國的少數(shù)族裔文學[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牟為姣;張卓;;論美國華裔作家的國家身份建構[J];文藝爭鳴;2011年13期
5 雷來富;;美國華裔離散文學的流變特點[J];青年文學;2010年14期
6 費小平;;美國華裔文學中的家園政治[J];當代文壇;2007年05期
7 白穎;費小玉;;從沉默到爆發(fā) 從壓抑到釋放——對譚恩美《灶神之妻》的女性主義批評解讀[J];理論界;2008年07期
8 連歡;;并非語言殖民——美國華裔文學早期自傳分析[J];文教資料;2008年34期
9 袁彬;盧蕊;;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美國華裔文學[J];作家;2011年04期
10 陳鯤;;黃玉雪與《五姑娘》[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中央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郭英劍;當代美國華裔文學方興未艾[N];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馬航飛;美國華裔文學:舊矛盾與新困惑[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郭英劍;論美國華裔文學研究[N];文藝報;2004年
4 ;《女勇士》:探尋與重建華裔女性傳統(tǒng)[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王楊;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召開[N];文藝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增美;族裔性與文學性之間[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卓;美國華裔文學中的社會性別身份建構[D];蘇州大學;2006年
3 金學品;呈現(xiàn)與解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書艷;美國華裔文學中身份與聲音問題探析[D];南昌大學;2012年
2 喬程;美國華裔文學文化身份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3 張羽;美國華裔文學中女性身份的建構[D];安徽大學;2011年
4 戰(zhàn)靜鈺;美國華裔文學中華裔種族身份的歷史嬗變[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 陳柔;西方視域下的東方情結(jié)[D];浙江大學;2012年
6 張姍姍;“中國書寫”:美國華裔文學書寫策略的差異性比較[D];湖北大學;2012年
7 孫超;從《自由生活》探討哈金的離散寫作[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舟;《拯救溺水魚》:突破族裔界限的嘗試[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張金娣;從《喜福會》的文化內(nèi)涵看華裔的心路歷程[D];黑龍江大學;2005年
10 楊振崗;后殖民語境中的放逐與回望[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88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98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