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06:07
本文關鍵詞: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初探
【摘要】:萊內(nèi).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er Rilke1857-1926),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之一,與葉芝、艾略特被譽為歐洲現(xiàn)代最偉大的三位詩人。 里爾克的詩歌美學思想豐富而獨特,值得我們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與探討。在過去的研究成果中,國人一直關注的是對里爾克詩歌文本的斷片式解讀,對其詩歌的美學思想則是很少談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本文試圖采用逐層深入的方式,梳理出里爾克的詩歌美學思想。具體來說主要從詩歌本體論、詩歌創(chuàng)作論、詩人論、詩歌批評觀及其思想成因這幾個方面著手,宏觀地把握其詩歌美學思想,在此基礎上對里爾克的詩歌美學思想的價值做出合理的評價,以豐富對里爾克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當前國人對里爾克的研究成果,對其研究現(xiàn)狀做了綜述,講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第二部分:闡發(fā)里爾克的詩歌本體論。從詩的本質(zhì)和詩的價值取向兩個方面論述里爾克的詩歌本體論。這兩個方面都凸顯了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的獨特性。他根據(jù)個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將詩歌的本質(zhì)概括為“詩是經(jīng)驗,而不是情感”。這里的經(jīng)驗既是指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也是指對整個存在世界的感知,并且是這兩個方都要與詩人融為一體。而詩的價值取向是“求真”!罢妗笔侵复嬖诘恼鎸嵭、確證性。這是里爾克對他所處的精神貧乏及被異化的時代中人類的存在真實性的哲理式探尋。 第三部分:闡釋里爾克詩歌創(chuàng)作論。在創(chuàng)作動機方面,里爾克強調(diào)詩要出自必需,這是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必要前提。它要求詩人要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探求內(nèi)心的奧秘,尋找到使詩人不得不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緣由,這樣寫出的詩才是真正的詩,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方面,里爾克提出了具有個人烙印的詩歌創(chuàng)作公式:恐懼造物。它是指里爾克將伴隨自身的“恐懼”的感受與“物”相結(jié)合進行創(chuàng)作,這意味著恐懼的物化,在這種物化中,里爾克深刻地揭示對存在的詩性思考。而這個創(chuàng)作公式則是對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提煉與升華。 第四部分:論述里爾克的詩人論。主要從詩人的使命和獨特追求兩個方面論述。里爾克在認清身處的不可靠、被異化的時代的基礎上,提出詩人的使命就是要拯救存在。而詩人作為獨特的個體,要想進行創(chuàng)作,就要追求孤獨的體驗。 第五部分:分析里爾克的詩歌批評觀。里爾克對批評始終保持清醒的態(tài)度。面對批評界的混亂局面,他對批評提出了反對,并且提出“面對藝術品,,最危險的事情便是一定要對它做出評判”。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全然否定批評,而是主張真正有意義的批評。由此,他提出批評要多談藝術的美而非其功用;評論的關鍵是觀看;最公正的批評是對藝術品的愛。 第六部分:深入分析里爾克的詩歌美學思想的成因。主要包括時代之殤對詩人使命的呼喚、成長閱歷對詩歌創(chuàng)作論的啟迪、文藝大師的理論惠澤、詩歌創(chuàng)作執(zhí)迷下的理論升華。里爾克所處的時代是個科技日益發(fā)達,而歐洲人的精神信仰面臨喪失的貧困時代;里爾克有著艱難的成長歷程,恐懼與孤獨的感受一直伴隨著他的一生;他游歷過很多的國家,認識了很多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這些文藝大師給予了他很大的創(chuàng)作啟發(fā);另外,里爾克有著獨特的個人追求,他執(zhí)著于詩歌創(chuàng)作,對于孤獨的生存狀態(tài)奉若神明,對存在的問題十分關注。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他的詩歌美學思想。 第七部分:在全文的基礎上,對里爾克的詩歌美學思想的當代價值及啟發(fā)意義,做出了討論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作家應該重視對于整個人類存在問題的注意,另外對文藝批評要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要學會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同時要有自己的追求。 最后一部分是結(jié)語:簡要總結(jié)、論述了里爾克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里爾克 詩歌 美學思想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21.072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導論9-14
- 第一章 里爾克詩歌本體論14-20
- 第一節(jié) 詩的本質(zhì)14-18
- 第二節(jié) 詩的價值取向18-20
- 第二章 里爾克詩歌創(chuàng)作論20-27
- 第一節(jié) 詩歌的創(chuàng)作動機20-22
- 第二節(jié) 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22-27
- 第三章 里爾克詩人主體論27-37
- 第一節(jié) 詩人的使命27-34
- 第二節(jié) 詩人的獨特追求34-37
- 第四章 里爾克的詩歌批評觀37-42
- 第一節(jié) 對批評的態(tài)度37-39
- 第二節(jié) 批評的方法39-42
- 第五章 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的成因分析42-49
- 第一節(jié) 時代之殤對詩人使命的呼喚42-43
- 第二節(jié) 成長閱歷對詩歌創(chuàng)作論的啟迪43-45
- 第三節(jié) 文藝大師的理論惠澤45-47
- 第四節(jié) 詩歌創(chuàng)作執(zhí)迷下的理論升華47-49
- 第六章 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的價值及啟發(fā)49-53
- 第一節(jié) 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的影響和不足49-50
- 第二節(jié) 里爾克詩歌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50-53
- 結(jié)語53-54
-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54-58
- 致謝58-5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著目錄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奇;;品味里爾克的散文藝術[J];當代人;2005年09期
2 李冰;關注“物質(zhì)”的世界——論里爾克的物詩[J];德語學習;2000年03期
3 李森;;里爾克詩學的兩條道路[J];花城;2002年03期
4 李曉林,里爾克,馮至;遮蔽與澄明——里爾克《秋》解讀[J];名作欣賞;2000年06期
5 屠茂芹;里爾克,馮至的精神淵源[J];山東文學;2002年10期
6 王挺;;對生命流逝和意義的思考——里爾克詩歌解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7 張弘;《杜伊諾哀歌》及其他——關于里爾克的讀解[J];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01期
8 李永平;里爾克后期詩歌中關于死亡的思考[J];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02期
9 范勁;馮至與里爾克[J];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02期
10 陸耀東;馮至與里爾克[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鋒;中國現(xiàn)代知性詩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馮曉春;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與德語文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34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93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