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的反諷解讀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00:41
本文關鍵詞:《追日》的反諷解讀
【摘要】:作為英國知名的小說作家,伊恩·麥克尤恩以他一部又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地讀者和評論家的目光,并獲得萬千青睞。他的作品多反映他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對當代人類生存現狀的深切擔憂。他2010年的新作品《追日》一經出版就斬獲無數好評。盡管學術圈對他和他的作品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研究,系統的學術成果還不夠豐富�!蹲啡铡愤@本小說亟待詳細的研究。 本文試圖探究反諷在小說中的具體運用及其帶來的審美效果。作為一種修辭方式和哲學范疇,反諷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概念。從其最基本的含義出發(fā),結合韋恩·布斯的反諷方法論,本文審視了麥克尤恩《追日》中的反諷運用方式。反諷,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制造了作者和其反諷對象的距離,同時將作者的批判態(tài)度融入整個文本之中。 除了引言和結論,本文包括四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對麥克尤恩及其作品的簡要介紹,《追日》的文獻綜述,,對反諷概念的簡要介紹和本文的框架部分。 正文的第一章探討了情境反諷在文本中的運用。在文本敘述和人物塑造過程中,主要人物的悲劇命運以命運反諷的方式展現開來。情境反諷其他方式的運用加強了文本的反諷特征。 第二章分析了小說的戲劇反諷。通過選取獨特的敘事視角,麥克尤恩在小說中營造出讀者和小說主人公之間的認知差距,向讀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觀察和審視整個故事,從而達到了一定的反諷效果。 第三章探究了小說中運用的言辭反諷。麥克尤恩巧妙地運用過度陳述和有限陳述來控制文本的節(jié)奏和情節(jié)的走向。在小說中,這種言辭反諷制造了懸念、意外和幽默。而且,文本科學性的語言,附錄中戲擬的諾貝爾獎致辭為文本增添了真實感和一絲嘲弄的基調。 第四章試圖探究反諷運用帶來的審美效果。通過反諷性的描述,文本達到了語用功能的幽默諷刺效果,文本的避實就虛和審美的距離控制。 結論部分總結了本文的內容,得出結論,反諷是麥克尤恩小說表達方式的重要藝術技巧。通過運用反諷的語言技巧,麥克尤恩深刻批判了人性的弱點,表達了他對當代人類生存困境的深切擔憂,并呼吁讀者進行反思。
【關鍵詞】:反諷 伊恩·麥克尤恩 《追日》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3-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Introduction11-21
- 0.1 Ian McEwan and Solar11-12
- 0.2 Literature Review12-16
- 0.3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Irony16-19
- 0.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9-21
- Chapter One Situational Irony in Plot21-39
- 1.1 Irony of Fate of Michael Beard21-29
- 1.2 Other Forms of Situational Irony in Solar29-36
- 1.3 Summary36-39
- Chapter Two Dramatic Irony Adopted in Point of View39-47
- 2.1 Introduction to Point of View39-40
- 2.2 Narrative Situation in Solar40-44
- 2.3 Summary44-47
- Chapter Three Verbal Irony in Language47-57
- 3.1 Understatement in Solar48-50
- 3.2 Overstatement in Solar50-54
- 3.3 Summary54-57
- Chapter Four Aesthetic Functions of Irony57-65
- 4.1 Pragmatic Functions57-60
- 4.2 The Evasive Function60-61
- 4.3 The Distance Function61-62
- 4.4 Summary62-65
- Conclusion65-67
- Bibliography67-7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1-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段愷;;文學批評關鍵詞“反諷”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藍純;伊恩·麥克尤恩其人其作[J];外國文學;1998年06期
3 保羅·德·曼;羅良清;;反諷的概念[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3年00期
4 喬納森·莫羅;珞珈;;伊恩·麥克尤恩訪談[J];世界電影;2011年06期
5 羅媛;;中國伊恩·麥克尤恩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11年34期
6 余華;;伊恩·麥克尤恩后遺癥[J];作家;2008年15期
7 王蕊;;解放女性,拯救生態(tài)——解讀麥克尤恩新作《日光》中的女性[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8 尚必武;;愛欲·科技·倫理——評伊恩·麥克尤恩新作《日光》[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0年04期
9 周藝;;關注生態(tài),思考人性——評伊恩·麥克尤恩新作《太陽能》[J];譯林;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878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87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