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的性書寫
本文關鍵詞:《哈姆萊特》的性書寫
【摘要】:《哈姆萊特》中有涉性內容是不爭的事實。對于涉性內容是如何呈現(xiàn)的,各家不乏語言修辭方面的研究。事實上,莎士比亞的性書寫是多種多樣的,他除了局部地運用隱語、雙關語、諧音等語言修辭外,還在整體謀篇布局上巧妙地運用了互文、副線情節(jié)設置等更為隱蔽的技法。參透這些技法,可以展現(xiàn)莎士比亞高超的創(chuàng)作藝術,揭示他對自然意志的性愛所持的肯定態(tài)度,見出他對人性的寬容與悲憫和對性倫理的思考。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
【關鍵詞】: 哈姆萊特 奧菲利婭 性書寫 倫理
【分類號】:I561.073
【正文快照】: Author:Hao Cuiping is professor at English Faculty of Foreign Studie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China).Her major interest now is literary rhetoric and practical criticism.Email:haocuiping@126.com作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亞留給我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6期
2 大衛(wèi)·貝文頓;;奧菲利亞的時代演變(英文)[J];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娜;;透過“眼睛”所看到的悲劇——淺析《李爾王》中的“眼睛”意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安鮮紅;;莎士比亞喜劇和元明清戲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較[J];長城;2010年12期
3 孫艷娜;;從《麥克白》到京劇《欲望城國》的文化重建[J];長城;2011年06期
4 萬孟群;《麥克白》的原罪意識[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5 鄧艷;;譯者主體性關照下的朱生豪和梁實秋莎劇譯本之對比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6 張仲英;;淺析莎士比亞戲劇的創(chuàng)作方法[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尹翎鷗;;神性與人性——論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的道德主題[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侯松山;馬蕾蕾;楊密芬;;藍氏英譯《魯迅小說全集》歸化策略評析[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1年02期
9 張杰;;在莎士比亞的框架中尋求現(xiàn)代意識的突破——評1996年版《羅密歐與朱麗葉》[J];電影文學;2009年04期
10 趙光平;;談電影《阿凡達》主題的得與失[J];電影文學;2010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建榮;;文學倫理學批評與其他批評方法融合理論與實踐初探[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淑芳;肉身與符號[D];浙江大學;2011年
2 祝遠德;他者之維[D];四川大學;2005年
3 杜瑞華;弗洛伊德與文學批評[D];蘇州大學;2008年
4 田宏宇;論小說家的審美觀照[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辛雅敏;20世紀莎士比亞批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游巧榮;《尤利西斯》的對話與狂歡化藝術[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7 徐畔;拓撲心理學認知空間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付龍飛;社會保障權司法救濟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劉紅衛(wèi);哈羅德·品特戲劇倫理主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10 陳學謙;諾貝爾文學獎美國獲獎作家作品之環(huán)境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永香,吳永社;行動的王子——哈姆萊特性格新論[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宣璇;簡談哈姆萊特的“憂郁”[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魏鳳娥;哈姆萊特“人類是杰作”道白的再思考[J];學海;2004年04期
4 黃谷明;;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王維青;;哈姆萊特不同人格的對話與復仇的延宕[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6 袁憲軍;;哈姆萊特“To be,or not to be”的隱喻性[J];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02期
7 吳波;;哈姆萊特憂郁、延宕的神經癥人格心理根源[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8 陳世旺;;選擇的困境:哈姆萊特之謎的博弈論解釋[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9 劉耀珠;;哈姆萊特的悲哀:世界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J];電影評介;2008年24期
10 楊博文;;突破煉獄的永生——哈姆萊特的成長[J];英語研究;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從叢;;再論哈姆萊特并非人文主義者[A];終結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方曙光 金狄;多哈回合面臨“哈姆萊特困惑”[N];財經時報;2006年
2 余鳳高;哈姆萊特父親的死[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王守仁;走進莎劇中的歷史人物[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寧新春;當以公共服務的細化解決讓座紛爭[N];東莞日報;2014年
5 張瓊;莎士比亞不是精英社會特有的文化資本[N];文藝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范若恩;復仇者的肖像——哈姆萊特猶豫的跨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李洋;“局外人”論綱[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877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87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