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隱若現(xiàn)的紅字
本文關(guān)鍵詞:若隱若現(xiàn)的紅字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紅字 隱喻 “紅色A字” 人名 場景
【摘要】:小說《紅字》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納撒內(nèi)爾·霍桑的代表作。本文探析《紅字》中"紅色A字"、人名和場景的隱喻及其作用,解讀女主人公海斯特背負隱喻罪惡的"紅色A字"的一生,披露19世紀資本主義美國法律、宗教和道德的虛偽。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
【關(guān)鍵詞】: 紅字 隱喻 “紅色A字” 人名 場景
【基金】:2014年度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話語標記語視域下的非文學翻譯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長篇小說《紅字》(The Scarlet Letter)是美國19世紀文學中最令人矚目的杰作,被稱為“美國第一部象征主義小說”。其作者納撒內(nèi)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作為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富天賦的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開創(chuàng)了美國文學史上“象征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廖曉雪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君羊立;《紅字》的象征手法與霍桑的文學觀念[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2 王秋媛;;美國第一部象征主義小說《紅字》的象征意義[J];電影文學;2009年24期
3 廖曉雪;徐曉莉;;《紅字》中“A”的多重寓意與人名的隱喻[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期
4 史曙華;;試論《紅字》的人物、象征和主題[J];寧波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5 芮渝萍;從《紅字》看霍桑的宗教情結(jié)[J];名作欣賞;1999年05期
6 左金梅;趙騰騰;;概念隱喻理論視角下的《紅字》解讀[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李強云;;淺析《紅字》中珠兒的象征意義[J];綏化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田俊武;霍!都t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01期
9 劉國枝,鄭慶慶;論《紅字》中荒野的象征與原型[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1期
10 蘇欲曉;;罪與救贖:霍!都t字》的基督教倫理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正翠;李曉紅;;淺析隱喻的顯式和隱式[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蔣道華;英漢隱喻語用操作對比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5 任風雷;;隱喻意識,隱喻能力和二語習得[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6 寧建花;;基于語料庫的英漢顏色詞“紅”的隱喻對比[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葛紅,李加強;隱喻理論綜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束玫娟;;新聞?wù)Z篇中的言語隱喻及非言語隱喻——以《紐約時報》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葉超;注定的悲劇——《厄舍府的倒塌》羅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李先華;;唐詩詞語隱含義個案考察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云;崔娟娟;;認知隱喻及其判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王倩;;論舍伍德.安德森小說《小城畸人》中語言的不可靠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先寬;孫若紅;;網(wǎng)絡(luò)交流語的隱喻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4 徐超;畢玉德;;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韓國語隱喻知識庫構(gòu)建研究[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5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袁娟;;隱喻認知推理機制的受制變量研究[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yīng)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邱凱端;;英漢廣告語言特性與廣告圖文隱喻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莊麗媚;;當代語言哲學的隱喻研究及其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邱玲俊;;從認知學及哲學角度看隱喻思維[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孫芳琴;;中西修辭語用中的飲食文化探析[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nóng)民工的話語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yīng)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瑾;現(xiàn)代漢語認知稱謂詞的隱喻及轉(zhuǎn)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德美;球賽新聞報道中戰(zhàn)爭隱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瑞芹;英漢多義詞“手”的認知研究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賀;漢語歌詞中隱喻應(yīng)用的認知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朱瑩;旅游宣傳手冊翻譯中的隱喻、轉(zhuǎn)喻及其表達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高皓s,
本文編號:868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86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