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視閾下嚴歌苓小說的人物形象
發(fā)布時間:2017-09-11 17:15
本文關(guān)鍵詞:女性視閾下嚴歌苓小說的人物形象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嚴歌苓小說 兩性形象 精神內(nèi)涵 人性
【摘要】:嚴歌苓的小說,始終存在一個紛繁的兩性世界,那些弱者不弱的女性形象:沈紅霞、蔡琥珀、方大姐、王葡萄、田蘇菲、小漁、扶桑、五娟、曾補玉,那些外表強悍內(nèi)心卻異常脆弱的男性形象:江偉、大勇、孫少勇、克里斯,嚴歌苓仿佛想通過在小說中強化女性、弱化男性的方式來顛倒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男強女弱的思維定勢從而達到她那男女兩性平等而和諧的美好愿望。在這些男男女女的故事的講述中,我們一覽無遺看到了她那和諧的兩性觀、悲觀的愛情觀、交融并存的文化觀及“性本善”的人性觀,這無疑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走進嚴歌苓的內(nèi)心世界。 第一部分:1、性別意識的界定及嚴歌苓的女性意識2、探尋嚴歌苓獨特的女性生命體驗即女性意識的主導、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勤奮閱讀習得的學者型思維對其筆下兩性形象塑造的影響。 第二部分:女性形象的呈現(xiàn),嚴歌苓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為革命理想奮斗的沈紅霞、蔡琥珀、方大姐;滿足于過小子、奔走于家庭間的王葡萄、田蘇菲;生活在異域邊緣文化下的小漁、扶桑、五娟;當下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女性曾補玉,,她們最初大都處于社會的邊緣卻都通過自身的犧牲、包容精神而最終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第三部分:男性形象的呈現(xiàn),與弱者不弱的女性形象相對應,嚴歌苓也同樣塑造了一大批外表看似強悍內(nèi)心卻異常脆弱的男性形象:“孩童式”男性形象大勇、孫少勇、克里斯、江偉;“弱父”形象梅老板;渴望愛情而不得的老五、阿賢及沒落知識分子男性形象賀一騎、陸焉識。 第四部分:兩性形象的精神內(nèi)涵。嚴歌苓筆下兩性形象的刻畫與塑造寄托著她那和諧的兩性觀、悲觀的愛情觀、交融并存的文化觀及“性本善”的人性觀,而所有這些兩性形象的精神寄托最終都可以歸結(jié)為對人性的審視與反思,因為文學即“人”學,人性才是文學的最終歸宿。
【關(guān)鍵詞】:嚴歌苓小說 兩性形象 精神內(nèi)涵 人性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目錄6-7
- 緒論7-10
- 第一章 女性視閾與嚴歌苓小說的人物形象10-15
- 第一節(jié) 性別意識與嚴歌苓的女性意識10-12
- 第二節(jié) 獨特的女性生命體驗與其筆下的人物形象12-15
- 第二章 強化的女性15-28
- 第一節(jié) “革命年代”的女性15-21
- 第二節(jié) 異域移民境況下的女性21-26
- 第三節(jié) 當下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女性26-28
- 第三章 弱化的男性28-41
- 第一節(jié) 迷途的“孩童式”男性28-31
- 第二節(jié) “弱父”形象31-33
- 第三節(jié) “渴望愛情而不得”式男性形象33-36
- 第四節(jié) “沒落知識分子”式的男性形象36-41
- 第四章 兩性形象的精神內(nèi)涵41-50
- 第一節(jié) 和諧的兩性觀42-43
- 第二節(jié) 悲觀的愛情觀43-44
- 第三節(jié) 交融并存的文化觀44-47
- 第四節(jié) “性本善”的人性觀47-50
- 結(jié)語50-51
- 參考文獻51-54
- 致謝54-55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小璐;;異化的雄性——試析嚴歌苓小說中男性形象的獨特內(nèi)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年03期
2 涂青青;;苦難中的追尋——《陸犯焉識》中陸焉識的精神世界解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21期
3 劉云;;儒家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交融的女性個體書寫——論嚴歌苓小說中幾位女性形象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4 熊修雨;;論嚴歌苓小說中的海外中國女性書寫[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本文編號:8320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83202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