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遷的季節(jié)》的互文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21:12
本文關(guān)鍵詞:《北遷的季節(jié)》的互文性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北遷的季節(jié)》 《奧賽羅》 互文性 仿作 戲擬
【摘要】:塔衣卜·薩利赫(1929-2009)是蘇丹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的《北遷的季節(jié)》是唯一當選的由阿拉伯作家協(xié)會選出的20世紀105部最佳的阿拉伯中長篇小說的蘇丹作品。它以精美的語言、精彩的構(gòu)思獨具特色,而它對殖民以及身份問題的關(guān)注和表現(xiàn)更使它超越其他作品而獨領(lǐng)風騷。長期以來,不同領(lǐng)域的評論家們都對它具有濃厚的興趣。心理學(xué)家、文學(xué)評論家以及其他學(xué)者都曾用不同的方法對其進行過解讀,究其趨向,,主要集中于心理,文化,殖民以及身份認同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北遷的季節(jié)》這部作品本身內(nèi)部的研究,而涉及到與其他文本之間聯(lián)系的研究則非常少,尤其是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之間的研究。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塔衣卜·薩利赫承認曾受到莎士比亞的影響。因此,本文試圖運用互文性的相關(guān)理論來探討《北遷的季節(jié)》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之間的關(guān)系,著重探究了小說中以仿作和戲擬為代表的互文性。 本論文由四章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紹《北遷的季節(jié)》及其作者塔衣卜·薩利赫的相關(guān)介紹,文獻綜述,理論框架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第二章,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析《北遷的季節(jié)》與《奧賽羅》之間的互文關(guān)系。第二章著重分析《北遷的季節(jié)》對《奧賽羅》的仿作。仿作主要包括對人物和主題的重寫,而仿作性表述了前者對于后者的繼承。第三章重點分析了《北遷的季節(jié)》對《奧賽羅》的戲擬。戲擬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人物和主題的顛覆。 最后是論文的結(jié)論部分。研究結(jié)果表明,通過對《北遷的季節(jié)》與《奧賽羅》的互文性解讀,《奧賽羅》可以說是《北遷的季節(jié)》的一個重要的內(nèi)文本,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顛覆與創(chuàng)新。同時《北遷的季節(jié)》對《奧賽羅》的顛覆與創(chuàng)新表達了作者塔依卜·薩利赫的這一觀點:東方國家或者東方文化都不必為落后的過去感到羞愧,脫離本土的母體文化而一味模仿西方是不可取。我們應(yīng)該努力爭取自己獨立的身份,一味的壓抑自己的個性討好他人最終帶來的是自己的毀滅。
【關(guān)鍵詞】:《北遷的季節(jié)》 《奧賽羅》 互文性 仿作 戲擬
【學(xué)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4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20
- 1.1 Tayeb Salih and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9-11
- 1.2 Literature Review11-13
- 1.2.1 Domestic Studies on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11-13
- 1.2.2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13
- 1.3 Theoretical Framework13-18
- 1.4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exts18-20
- Chapter Two Pastiche in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Othello as an Intertext20-44
- 2.1 Pastiche of Characters20-35
- 2.1.1 Hosna Bint Mahmoud and Desdemona20-27
- 2.1.2 Mustafa Sa’eed and Othello27-35
- 2.2 Pastiche of Motifs35-44
- 2.2.1 Rootlessness35-40
- 2.2.2 Scapegoat40-44
- Chapter Three Parody in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Othello as an Intertext44-59
- 3.1 Subversive parody of the Characters44-50
- 3.2 Subversive parody of the Motifs50-59
- 3.2.1 Subversive parody of Rootlessness50-54
- 3.2.2 Subversive parody of Patriarchy54-59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59-61
- Bibliography61-64
-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研究成果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呂改改;;抗爭與屈從——《奧賽羅》中苔絲狄夢娜形象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1期
2 陶家俊;身份認同導(dǎo)論[J];外國文學(xué);2004年02期
3 李果正;芻議流散寫作中的文化身份[J];南昌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7382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73823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