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和平社會的追尋—《五號屠
發(fā)布時間:2017-08-24 14:03
本文關鍵詞:對和平社會的追尋—《五號屠場》中的元小說敘事策略分析
【摘要】:被視為美國最杰出和多產(chǎn)作家之一的庫爾特·馮尼古特是美國后現(xiàn)代文學的代表。他的作品對美國后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地作用!段逄柾缊觥烦霭嬷,他曾一度被美國文學界所忽略。然而正是因為《五號屠場》的出版給馮尼古特帶來了榮譽和財富。在他所有作品中,出版于1969年的《五號屠場》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并因其結構的獨特性,藝術的創(chuàng)新性而被看作是一部典型的后現(xiàn)代元小說,引起廣泛關注。在這部作品中,馮尼古特擺脫了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并且嘗試了新的小說寫作風格。盡管一些研究者已經(jīng)從元小說這一特征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分析,但是更進一步更系統(tǒng)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包括馮尼古特的生平、主要作品、《五號屠場》的故事梗概及這部小說的文獻綜述,最后提出本論文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是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元小說提出的背景,主要定義以及典型的元小說寫作策略,包括自我指涉,戲仿,時空轉換,蒙太奇,拼貼。 第三、四章是本論文的主體部分。運用以上提到的幾種典型的元小說敘事策略對《五號屠場》文本進行細致的分析,揭示了《五號屠場》的元小說主題,分析小說與現(xiàn)實;歷史與小說;以及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新的關系。 第五章是結論,通過從自我指涉,戲仿,時空轉換,蒙太奇,等角度詳細分析《五號屠場》并得出結論,《五號屠場》是一部優(yōu)秀的元小說作品,與此同時,本論文也將為讀者對馮尼古特以及作品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解,吸引更多的讀者對后現(xiàn)代主義杰出作家馮尼古特及其作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元小說 自反性 戲仿 時空轉換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6
- 1.1 Introduction to Kurt Vonnegut8-10
- 1.2 Introduction to Slaughterhouse Five10-11
- 1.3 Literature Reviews of Kurt Vonnegut’ Slaughterhouse Five11-14
- 1.3.1 The Critical Reviews Abroad12-14
- 1.3.2 The Critical Reviews at Home14
- 1.4 Thesis Statement14-16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6-24
- 2.1 The Background of Metafictional Theory16-18
- 2.2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Metafiction18-20
- 2.3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Used in Metafiction20-24
- 2.3.1 Strategy——Self-reflexivity and Parody20-22
- 2.3.2 Strategy——Collage,Montage and Shift of Time-Space22-24
- Chapter 3 Metafictional Strategies used in Slaughterhouse Five24-42
- 3.1 Self-reflexivity24-29
- 3.1.1 Self-conscious Narrators24-26
- 3.1.2 Self-consciousness about the Fictionalization26-29
- 3.2 Parody29-35
- 3.2.1 Parody of Jesus Christ29-31
- 3.2.2 Parody of Garden of Eden31-33
- 3.2.3 Parody of Official Historical Writing and Documents33-34
- 3.2.4 Parody of Official Historians34-35
- 3.3 Shift of Time-Space35-38
- 3.3.1 Shift of Time35-36
- 3.3.2 Shift of Space36-38
- 3.4 Montage38-39
- 3.5 Collage39-42
- Chapter 4 Metafictional Themes Related to Slaughterhouse Five42-47
- 4.1 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42-43
- 4.2 The Overlapping of History and Fiction43-45
- 4.3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and Reading45-47
- Chapter 5 Conclusion47-49
- Bibliography49-52
- Acknowledgements52-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尚曉進;現(xiàn)實與虛構的三重空間——評《五號屠場》[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趙樂芳;;《五號屠場》的元小說敘事技巧[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王維東;;用后現(xiàn)代眼光解讀后現(xiàn)代作品——評后現(xiàn)代意識在《五號屠場》中譯本中的缺失[J];國外文學;2006年02期
4 江寧康;元小說:作者和文本的對話[J];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03期
5 童燕萍;談元小說[J];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03期
6 陳世丹;張衛(wèi)平;;《五號屠場》:一種詩性的語言結構[J];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5期
7 王曉丹;;混亂中的秩序——“后現(xiàn)代”小說《五號屠場》的現(xiàn)實主義意義[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8 郭紅;徐文培;;《五號屠場》的時間機制與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敘事策略[J];學術交流;2008年03期
本文編號:731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73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