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的身份意識特質
本文關鍵詞: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的身份意識特質
【摘要】:黑人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是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它表現(xiàn)了生活在以白人種族占主導地位的美國社會中黑人對自身文化身份認同的迷惘。因此,它不僅是一種生理特征的認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內涵。美國黑人文學正是這種社會和文化內涵的承載體,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揭示了黑人長期被迫面對的種族歧視和文化身份危機,也記載和推動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識逐步走向自覺的歷程,反過來,黑人文化身份意識的增強也促進了黑人文學的發(fā)展。從黑人文化身份意識的發(fā)展路程可以看到,通過保持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來加強文化身份認同及建構是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美國 黑人文學 身份意識
【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0WLH02)
【分類號】:I712.06
【正文快照】: 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大陸,一直處在主流文化邊緣。美國蓄奴的歷史使非洲裔美國黑人對黑人種族“身份”有著特殊的敏感。自黑人奧巴馬贏得美國總統(tǒng)大選成為美國歷史以來的首位黑人總統(tǒng)以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讓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美國黑人,也使得再次重新審視其自我及種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立文;;論《寵兒》中的黑人女性身份危機及其拯救[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羅震山;;淺析托尼·莫里森小說中黑人的身份認同[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3 李美芹;;黑皮膚,白面具——《最藍的眼睛》中內部殖民境況下黑人文化身份探析[J];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曹叔榮;;從《紫顏色》看黑人女性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源遠流長——兼談黑人婦女的身份建構之旅[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楊洪濤;;美國黑人文學中女性身份認知與抗爭[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2期
6 樊鵬;;美國黑人文學中的身份建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3期
7 趙淳;;身體話語:訴求、突破、抵抗[J];外國語文;2013年03期
8 李韶麗;;黑人女性主體意識與身份認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書寫[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9 易連英;;解析《人,差點兒》中的黑人少年對身份的追求[J];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07期
10 黃堅;;激進時代的激進書寫——索妮亞·桑切斯戲劇中黑人女性身份的構建[J];戲劇藝術;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鐘瑜寧;廖海紅;;從托妮·莫里森小說看女性自我的尋求[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2年08期
2 鄭卓;;從《最藍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的小說觀[J];長城;2013年10期
3 黃堅;張薇;;索尼婭·桑切斯 戲劇中的激進語言和黑人女性形象[J];當代戲劇;2014年01期
4 丁曉春;;白人文化殖民下的黑人悲劇——托尼·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3年02期
5 陳榮;;文化身份的嬗變:解讀哈麗特·雅各布斯的《女奴生平》[J];青年文學家;2013年29期
6 劉傳江;朱秀芳;;托尼·莫里森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主體構建[J];作家;2013年20期
7 黃堅;楊亮亮;;奧古斯特·威爾遜戲劇中的母親形象解讀[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丹丹;哈麗特·雅各布斯《女奴生平》中文化身份嬗變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紅兵;李紅梅;;《秀拉》中婦女的吶喊——試析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筆下的瘋女人秀拉[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7年04期
2 肖霞;莫里森的小說和現(xiàn)代悲劇精神[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杜業(yè)艷;;呼喚與應答——《他們眼望上蒼》與《紫顏色》的敘事策略[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2期
4 蔣道超;消費社會[J];外國文學;2005年04期
5 陳姍;;托尼·莫里森創(chuàng)作中非裔美國黑人的文化身份[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徐文培;曹威;;從《所羅門之歌》看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自在”與“自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7 李維興;羅桂保;;寵兒的多重身份再議[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劉英;赫斯頓與沃克:美國黑人女性文學史上的一對“母”與“女”——兼談美國女性文學傳統(tǒng)的建構、繼承與發(fā)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黃立華;論《紫色》中強奸原型的運用及改寫[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10 龐好農(nóng);薛璇子;;黑人中的美國夢與美國夢中的黑人:評理查德·賴特的長篇小說[J];外語教學;2010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玉娜;美國黑人文化身份的認證與危機[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雯彥;;從夢想到現(xiàn)實——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與《推銷員之死》中美國夢的幻滅[J];商品與質量;2010年SC期
2 韓利偉;;爵士樂時代的美國夢——《了不起的蓋茨比》解讀[J];作家;2011年02期
3 李悅;;在“美國夢”中透視美國文化[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4 莊文泉;一部成功解構美國夢的不朽之作——評《了不起的蓋茨比》[J];龍巖師專學報;1999年04期
5 劉愛琴;荒誕派戲劇與《美國夢》[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胡泓;美國文學教學探微[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鄧建華;小人物的悲劇——淺析“美國夢”在《推銷員之死》中的體現(xiàn)與幻滅[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胡國賢;一個美國夢——郝思嘉的現(xiàn)實故事[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5年02期
9 洪葉;;從《推銷員之死》重視“美國夢”——為“美國夢”鳴不平[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楊磊;;了不起的追求者的悲劇——評蓋茨比的“了不起”[J];大學時代(B版);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甘惠僑;;從《冬天的夢》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國夢破滅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黃雅真;;《人與鼠》中破碎的美國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周曉芳;;從蓋茨比的失敗看美國夢的衰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黃開紅;;嘉莉妹妹“美國夢”的幻滅——評嘉莉的道德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林旭;;美國噩夢——論《兇殺》中美國夢的消極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何蕾;;戲劇《推銷員之死》中的悲劇思想[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玲林;;論《推銷員之死》中煙消云散的“謊言”[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張云;;屬性流變 生存策略——文化解讀任碧蓮的《莫娜在希望之鄉(xiā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茹;;跨越種族的樊籬 談任碧蓮和她的《地道美國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雅芳;好一場美國夢[N];文學報;2002年
2 楊守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愛爾杰構造的美國夢[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3 袁楠;讓人心動的諾曼·梅勒[N];文學報;2001年
4 劉建華;讀——《美國夢,美國噩夢:1960年以來的小說》[N];文藝報;2006年
5 張瓊;又一個關于美國夢的故事——《愛妾》[N];文藝報;2005年
6 楊锏;黑人文學的另一種書寫[N];文匯報;2004年
7 蘭守亭;“移民樂園”里的悲歌[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陳熙涵;華裔作家非母語寫作 引起西方主流文壇關注[N];文匯報;2006年
9 殷實 書評人;赫索格:去向美國的卑賤之路[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10 王理行;美國華裔文化中西雜糅,是美國文化中新的一翼[N];文藝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南翼;追尋一個新的理想國:索爾·貝婁、伯納德·馬拉默德與辛西婭·奧芝克小說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曾艷鈺;走向后現(xiàn)代文化多元主義:從羅思和里德看美國猶太、黑人文學的新趨向[D];廈門大學;2001年
3 詹喬;論華裔美國英語敘事文本中的中國形象[D];暨南大學;2007年
4 田野;《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林莉;論菲利普·羅思后期小說的歷史解讀與文學話語[D];廈門大學;2008年
6 張濤;諾曼·梅勒的存在主義及其前期小說主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向憶秋;想象美國:旅美華人文學的美國形象[D];山東大學;2009年
8 汪漢利;索爾·貝婁小說的文化淵源[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蔡雋;大衛(wèi)·馬梅特戲劇倫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10 金學品;呈現(xiàn)與解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炳瑜;黑色美國夢的追求與幻滅[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冬;美國夢的螺旋上升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風英;《冷酷的百萬》:顛覆美國夢[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晶;從《了不起的蓋茨比》看美國夢的崛起和幻滅[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艷芳;《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的幻滅與升華——新歷史主義解讀[D];中南大學;2010年
6 胡玉乾;反抗中前進——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美國黑人文學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良秀;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殷磊;菲利普·羅斯“美國三部曲”的美國夢解讀[D];蘭州大學;2010年
9 李曉娜;試比較“迷惘的一代”與“垮掉的一代”[D];黑龍江大學;2003年
10 丁建國;解析菲茲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國夢的幻滅[D];中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010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70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