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早期東南亞華文詩歌的本土化運動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早期東南亞華文詩歌的本土化運動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東南亞華文詩歌 本土化運動 南洋色彩 馬華文藝獨特性
【摘要】:早期東南亞華文詩歌的本土化運動一直與其呼應(yīng)中國新詩的格局相對抗,由潛流暗涌到蔚然成風,期間經(jīng)過了南洋色彩的提倡、地方文藝的論爭以及文藝獨特性的大討論等,雖然不可避免地受時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等因素的制約,但本土化這一過程最終還是在現(xiàn)實主義層面上得以落實完成。
【作者單位】: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東南亞華文詩歌 本土化運動 南洋色彩 馬華文藝獨特性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南亞華文詩歌研究》[10CZW053]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I106.2
【正文快照】: 東南亞華文詩歌是在中國“五四”新文學的影響下而誕生的,發(fā)展至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隨著中國意識從華人思想深處逐漸淡出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轉(zhuǎn)向關(guān)注本土現(xiàn)實,其逐漸停止與中國新詩亦步亦趨保持高度一致的步伐,開始嘗試建構(gòu)自身的主體性和具有自律性 的“文學場”。這種本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計紅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世界華文文學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2年05期
2 謝仁敏;;晚清南洋革命派的小說觀念及小說品格——以新加坡《中興日報》為樣本[J];東南亞研究;2009年06期
3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J];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00期
4 史進;從精神世界看東西方華文作家文化身份之異同[J];東岳論叢;2003年06期
5 李安東;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若干問題討論[J];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封艷梅;;淺論尤今小說的美學價值[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朱立立;歷史記憶·始源想象·身份建構(gòu)──馬華新生代作家的歷史書寫及屬性意識[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王金城;;臺港澳文學史敘述與中國當代文學史空間維度[J];華文文學;2010年01期
9 王列耀;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文化個性[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莫海斌;;南洋本土的漢語書寫:東南亞華文文學的族性言說[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啟平;文化語境下的女性書寫—當代大陸/馬華女性小說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黃勁輝;劉以鬯與現(xiàn)代主義:從上海到香港[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謝聰;三十年來大陸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評述[D];蘇州大學;2011年
2 顏泉發(fā);分流與整合[D];暨南大學;2002年
3 李蘇梅;馬華旅臺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論[D];暨南大學;2008年
4 蔣潺;試從新加坡華文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論華文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構(gòu)[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黃麗貞;旅行者的回望[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6 張俠;《吉陵春秋》中的華人形象與中華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51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65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