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之歌》中主人公文化身份的回歸
本文關鍵詞:《所羅門之歌》中主人公文化身份的回歸
【摘要】:黑人的文化身份問題是莫里森作品的主題之一。《所羅門之歌》向世人展示了神秘的黑人文化及其影響,展現(xiàn)出文化屬性對其生活的積極意義。莫里森在這部小說中暗示了黑人文化是主人公奶娃南方之旅所尋找到的真正金子,并倡導廣大非裔進行文化傳統(tǒng)回歸,勇敢表現(xiàn)黑人文化自信。本文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入手,分析了黑人青年奶娃文化身份的迷失、尋求和回歸過程,指出黑人文化在白人主流社會對非裔確立自身身份的重要價值。
【作者單位】: 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所羅門之歌》 莫里森 黑人文化 文化身份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作為一名致力于非裔文學創(chuàng)作的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對世界文壇的貢獻有目共睹。莫里森是一位多產(chǎn)作家,在1970年以來的幾十年里,她創(chuàng)作了《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柏油娃》、《寵兒》、《爵士樂》、《樂園》和《愛》等多部小說。這些作品可以說是部部經(jīng)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達敏;《徽商》:面對歷史敘事[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杜萍;;《所羅門之歌》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色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3 潘靜;;從《所羅門之歌》看美國黑人文化選擇的困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4 王一嬌;;《所羅門之歌》中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趙曙光;;初探非洲黑人音樂對南北美洲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影響[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羅曉靜;;“個人”文學的典型文本——論“五四”日記體小說的敘述方式[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7 周志雄;;網(wǎng)絡小說為什么會受到追捧——以《失戀三十三天》為例[J];濱州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徐岱;;詩是用詞語寫的——重審“藝術與技術”的關系[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蘇大林;;菲茨杰拉德小說的音樂性[J];長城;2009年08期
10 謝文婷;;論托尼·莫里森《寵兒》中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J];長城;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安山;;新的輝煌 新的起點——評三卷本《非洲通史》[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2 楊泰峰;;影響非洲現(xiàn)代化的因素淺析[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二輯——非洲變革與發(fā)展[C];2002年
3 何志輝;;口頭非洲法:從司法看習慣法的口頭性[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司法制度的變革[C];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佳娣;戴維·洛奇在中國[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殷婷婷;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尋找——解讀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認同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樹蘋;成長小說《所羅門之歌》的體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甘湘武;中國與尼日利亞雙邊投資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瓊杰;伊斯蘭教法在非洲的移植與本土化[D];湘潭大學;2010年
6 申茜;論南非習慣婚姻法的沖突及解決[D];湘潭大學;2010年
7 朱芮萱;盲從·反叛·回歸[D];江南大學;2010年
8 孟思聰;從情感視角對《柏油孩子》中男女主人公文化身份困境的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余嬌;霓裳清影千秋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高萌;黑人女性主體性的重建[D];山東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紀穎;;美國黑人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意識研究——再讀《所羅門之歌》[J];名作欣賞;2011年12期
2 徐文培;曹威;;從《所羅門之歌》看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自在”與“自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3 李四清,高恩光;從莫里森《所羅門之歌》中的人物性格看黑人文學的主題[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4 楊中舉;謝書英;;論莫里森小說對黑人“口頭傳統(tǒng)”的藝術活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周連霞;;成功的失敗者——論《所羅門之歌》中的麥肯·戴德第二[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10期
6 徐露露;;從《最藍的眼睛》中透視黑人自身弊病[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7 曾慶元;;《所羅門之歌》中黑人文化發(fā)展方向的探討[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8 劉向東;《所羅門之歌》中的名稱與主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9 汪濤;;美國主流文化中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思考——論莫里森小說中的民族文化意識[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史敏;蔣永國;;莫里森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原始圖騰與神話儀式[J];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輝映的兩朵藝術奇葩——論《百年孤獨》與《所羅門之歌》的成功與魅力[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翁琿琿;;莫里森筆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聲音[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陳麗秋;;“飛行”男性們身后的女性——試析《所羅門之歌》中的男女關系和女性地位[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胡麗英;;最藍的眼睛能給黑人帶來什么?——重讀托妮·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戴方方;;《最藍的眼睛》的多文本敘事結構和多元敘述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少紅;;“一葉知秋”——所羅門之歌》的文化思考[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陳研;;黑人女性尋求第三空間:《他們眼望上蒼》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韓曉燕;;《他們眼望上蒼》中的種族意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張潔玉;;期待與失望——解讀艾麗絲·沃克的《日常用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楊;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2 晨芳;托妮·莫里森:寫出黑人婦女的出路[N];中國婦女報;2003年
3 馬婷;“沉默之子”的言說[N];中華讀書報;2003年
4 寒風;藍色眼眸的誘惑[N];中華讀書報;2000年
5 ;托妮·莫里森的“奴隸馬車”[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陶潔;圍繞《風已飄去》的一場官司[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何朝輝;美國文學與諾貝爾文學獎[N];中華讀書報;2009年
8 高峰楓;《雅歌》和讀經(jīng)的順序[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金融信息科技專家 陳曉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與歷史[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10 梁永安;王爾德憑什么這樣紅?[N];解放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亞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視閾下莫里森小說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說的空間敘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麗麗;走出創(chuàng)傷的陰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5 朱小琳;回歸與超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修樹新;托妮·莫里森小說的文學倫理學批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邢利娜;黑人社群創(chuàng)作[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羅良功;藝術與政治的互動:論蘭斯頓·休斯的詩歌[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荊興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現(xiàn)代歷史書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李美芹;在精神荒野中重建精神家園[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曉樂;《所羅門之歌》文化對話中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姚霏;從《所羅門之歌》看莫里森的婚戀家庭倫理觀[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劉鴻雁;“尋根”與“飛翔”——《所羅門之歌》的歷史文化意義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4 周芳;《所羅門之歌》和《爵士樂》中的文化記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胡亞辛;從困境中超越[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王曉真;莫里森筆下成長小說《所羅門之歌》的婦女主義解讀[D];山東大學;2010年
7 佘藝玲;《所羅門之歌》的對話式解讀[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牟仁莉;托里·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中黑人男性的身份尋求[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9 李松玲;對《所羅門之歌》中死亡的探討[D];河北大學;2010年
10 周婧;《所羅門之歌》的文化闡釋[D];南昌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04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60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