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倫坡對哥特式小說的繼承與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論愛倫坡對哥特式小說的繼承與發(fā)展
【摘要】:愛倫坡對哥特式小說的繼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情節(jié)上,依然包含著復仇、虐殺等黑暗色調的情節(jié);二是在場景上,依然采用墓地、古城堡等典型場景。愛倫坡對哥特式小說的發(fā)展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敘述視角上實現了第一人稱外視角與第一人稱內視角的相互轉換;二是在結構模式上,形成了包含遞進式、推理式、鑲嵌式在內的新的結構模式。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愛倫坡 哥特式小說 繼承 發(fā)展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作為19世紀美國重要的小說家,愛倫坡的創(chuàng)作長期以來備受廣大讀者和評論家的關注。愛倫坡的作品以懸念迭起、內容離奇恐怖、意象復雜而神秘著稱。愛倫坡的創(chuàng)作與當時流行的哥特式小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愛倫坡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到哥特式小說的諸多痕跡,同時,愛倫坡在哥特式小說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榕;;哥特小說[J];外國文學;2012年04期
2 陳慧娟;;論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特性[J];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3 朱振武;;愛倫·坡的效果美學論略[J];外國文學評論;2007年03期
4 劉俐俐;《厄歇爾府的倒塌》的現代闡釋[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4期
5 顧建新;孫艷秋;;小說第一人稱敘事再探[J];寫作;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琦;;簡論埃德加·愛倫·坡的詩歌之美[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1期
2 倪靜;;一個靈魂的自述——淺談蘇童《菩薩蠻》的敘述視角[J];當代小說(下);2010年11期
3 鄒霞;;愛倫·坡詩歌中死亡主題的生命內涵[J];大理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徐顯靜;;試論《厄舍府的倒塌》中的隱含結構[J];電影文學;2008年22期
5 朱振武;;愛倫·坡詩歌的創(chuàng)作旨歸[J];英語研究;2012年01期
6 黨好收;;探析愛倫·坡的怪異小說《厄舍府的倒塌》[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01期
7 王艾;;愛倫·坡之效果論在《烏鴉》中的體現[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30期
8 李世林;;效果美學和《鄂榭古屋的倒塌》[J];才智;2013年08期
9 賀娜;;艾麗絲·門羅對哥特式寫作風格的創(chuàng)新[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4年01期
10 婁沂;;探析愛倫·坡的怪異小說《厄舍府的倒塌》[J];長城;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俐俐;;聚焦于文本的愉悅[A];東方叢刊(2004年第2輯 總第四十八輯)[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殷昭玖;電視劇認同機制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武歡;“統(tǒng)一效果論”在愛倫·坡短篇小說中的體現[D];湘潭大學;2010年
2 楊帆;論愛倫·坡小說中的“狂歡化”色彩[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印層層;從文學文體學的角度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盧浩;從焦慮到超越[D];四川大學;2005年
5 路琦;對愛德加·愛倫·坡恐怖小說中意象的圖式分析[D];重慶大學;2005年
6 肖青芝;語用預設與愛倫·坡的推理小說[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7 陳寧;論愛倫·坡心理恐怖小說中的恐怖美[D];黑龍江大學;2006年
8 劉濟紅;敘述者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張清芳;象征主義在愛倫·坡哥特式短篇小說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張玲;埃德加·愛倫·坡的美學思想與詩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曾艷兵;;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小說辨析——以三部小說為例[J];外國文學;2006年01期
2 童明;;暗恐/非家幻覺[J];外國文學;2011年04期
3 盛寧;愛倫·坡與“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現代文學[J];國外文學;1981年04期
4 盛寧;人·文本·結構——不同層面的愛倫·坡[J];外國文學評論;199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祿善;;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復興——英國哥特式小說的“哥特式”探源[J];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01期
2 黃祿善;;哥特式小說:概念與泛化[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02期
3 黃祿善;;英國哥特式小說研究:歷史與現狀[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谷野平;;女性的恐懼和令人恐懼的女性——評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女性人物[J];作家;2008年10期
5 谷野平;;受壓迫者的回歸——評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女反派[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吳聰玲;;愛倫·坡哥特式小說的文學精髓[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譚靜;;論《厄榭府的崩塌》的恐怖特征[J];文教資料;2010年09期
8 孫靈俠;;哥特式小說的風格特征在《哈利·波特》中的詮釋[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呂吉瑛;;英國哥特式小說的特點及文學評述[J];作家;2011年04期
10 金彥海;楊秀華;;英美文學之哥特式小說意境賞析[J];山花;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鄢然;;從《金色筆記》看萊辛的女性政治意識與敘事策略[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偉f ;經典性哥特式小說《修道士》[N];文學報;2002年
2 程程;裂縫[N];重慶日報;2000年
3 蘇泠;聊齋·靈異·雞皮疙瘩[N];信息時報;2002年
4 楊正潤;故事比賽與現代普羅米修斯[N];中華讀書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文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小說敘事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曉晨;蒂姆·波頓的電影與“哥特式小說”時空敘事的審美比較[D];浙江大學;2010年
2 劉萬陽;《寵物公墓》的當代美國哥特式小說特征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賀雄姿;狄更斯哥特式小說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4 程穎;恐怖之花的美麗綻放[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薔;愛倫·坡小說對哥特式小說的承襲與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7年
6 張清芳;象征主義在愛倫·坡哥特式短篇小說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齊天蠻;《獻給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風格[D];吉林大學;2007年
8 孫瑤;論簡·奧斯丁對哥特小說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李夏楠;論愛倫·坡短篇哥特式小說中的毀滅主題[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譚靈芝;《呼嘯山莊》對傳統(tǒng)哥特式主題的繼承與超越[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49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54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