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贖罪》的元小說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04:57
本文旨在運用后現(xiàn)代敘事理論——元小說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等對伊恩麥克尤恩最著名的作品《贖罪》的元小說特征進(jìn)行分析。由于以前的研究并沒有從這個角度充分的論證,這篇論文的系統(tǒng)性分析可以為讀者欣賞麥克尤恩作品,乃至他所代表的當(dāng)代英國小說提供一些幫助。總之,這篇論文對元小說特征及其在《贖罪》中的體現(xiàn)進(jìn)行了研究。本論文主體部分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關(guān)注《贖罪》中所反映的元小說主題,即虛構(gòu)與現(xiàn)實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除此之外,本文也通過質(zhì)疑歷史反映事實的能力,來反映當(dāng)代元小說的重要特征。因為對歷史的質(zhì)疑是當(dāng)代“歷史編纂元小說的”重要主題特征之一。第二章旨在探討互文性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以揭露小說的自我意識;ノ男缘难芯渴菑娜缦聨追矫嬲归_的:對《圣經(jīng)》的指涉和對文學(xué)作品以及文學(xué)形式的仿擬;ノ男缘膽(yīng)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小說的虛構(gòu)性。第三章通過對小說虛構(gòu)性的揭露來闡述小說的欺騙性風(fēng)格。布萊奧妮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她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和其他人物一樣真實客觀;另一方面,她最終成為小說的真實作者,講述出此故事的編造過程。因此,通過賦予布萊奧妮雙重身份,作者把讀者置于敘述的美麗謊言之中。隨后,作者又使用同樣的元小說技巧...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xué)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bstract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Metafictional Themes
A.The probl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B.The overlapping of history and fiction
Chapter Ⅱ The Employment of Intertextuality
A.References to literary figures and works
B.Biblical allusions
C.Parody of writing styles
Chapter Ⅲ Deceptive Style of Writing
A.Young Briony's identity and meditation on writing
B.Old Briony's disclosure of fiction writing
Chapter Ⅳ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Multiple points of view
B.Narrative montage and flashback
C.The hybrid nature of the narrativ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戲中戲——伊恩·麥克尤恩小說《贖罪》文本的不穩(wěn)定性[J]. 江南. 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8(S2)
[2]贖罪[J].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曹藝馨. 世界電影. 2008(03)
[3]宏大而優(yōu)美的心靈史詩——評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J]. 張和龍.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 2008(02)
[4]“時間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談伊恩·麥克尤恩的轉(zhuǎn)型[J]. 程心. 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 2008(02)
[5]歷史小說的原罪和救贖——解析麥克尤恩《贖罪》的元小說結(jié)尾[J]. 陳榕. 外國文學(xué). 2008(01)
[6]敘事判斷與修辭性敘事理論——以伊恩·麥克尤萬的《贖罪》為例[J]. 詹姆斯·費倫,申丹. 江西社會科學(xué). 2007(01)
[7]贖罪如何可能?——評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J]. 丁建寧.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 2004(06)
[8]互文性[J]. 陳永國. 外國文學(xué). 2003(01)
[9]伊恩·麥克尤恩其人其作[J]. 藍(lán)純. 外國文學(xué). 1998(06)
[10]當(dāng)代英國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和實驗主義[J]. 瞿世鏡.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學(xué)術(shù)季刊. 1998(01)
本文編號:3555443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xué)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bstract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Metafictional Themes
A.The probl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B.The overlapping of history and fiction
Chapter Ⅱ The Employment of Intertextuality
A.References to literary figures and works
B.Biblical allusions
C.Parody of writing styles
Chapter Ⅲ Deceptive Style of Writing
A.Young Briony's identity and meditation on writing
B.Old Briony's disclosure of fiction writing
Chapter Ⅳ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Multiple points of view
B.Narrative montage and flashback
C.The hybrid nature of the narrativ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戲中戲——伊恩·麥克尤恩小說《贖罪》文本的不穩(wěn)定性[J]. 江南. 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8(S2)
[2]贖罪[J].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曹藝馨. 世界電影. 2008(03)
[3]宏大而優(yōu)美的心靈史詩——評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J]. 張和龍.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 2008(02)
[4]“時間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談伊恩·麥克尤恩的轉(zhuǎn)型[J]. 程心. 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 2008(02)
[5]歷史小說的原罪和救贖——解析麥克尤恩《贖罪》的元小說結(jié)尾[J]. 陳榕. 外國文學(xué). 2008(01)
[6]敘事判斷與修辭性敘事理論——以伊恩·麥克尤萬的《贖罪》為例[J]. 詹姆斯·費倫,申丹. 江西社會科學(xué). 2007(01)
[7]贖罪如何可能?——評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J]. 丁建寧.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 2004(06)
[8]互文性[J]. 陳永國. 外國文學(xué). 2003(01)
[9]伊恩·麥克尤恩其人其作[J]. 藍(lán)純. 外國文學(xué). 1998(06)
[10]當(dāng)代英國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和實驗主義[J]. 瞿世鏡.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學(xué)術(shù)季刊. 1998(01)
本文編號:35554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55544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