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赫索格》到《拉維爾斯坦》:隱含作者的變遷及其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7-17 18:26
索爾·貝婁的中后期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一批以知識分子為主人公、以知識分子在當代美國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機為主題的小說,由于這些不同的作品前后橫跨了三十多年的歷史,所以貝婁對知識分子身份、危機的思考無疑也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化。貝婁小說在當代美國文壇上素以思辨見長,他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所經(jīng)歷的變化在他的四部長篇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四部作品是:《赫索格》(1964)、《洪堡的禮物》(1975)、《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和《拉維爾斯坦》(2000)。本論文運用布思的隱含作者理論和熱拉爾·熱奈特及米克·巴爾等人的敘述學理論對小說文本展開分析,以期對各部小說中的隱含作者實現(xiàn)比較準確的定位和全面的把握,勾勒出隱含作者的變動軌跡,并闡釋其內(nèi)在涵義。本課題的意義在于:通過對貝婁中后期知識分子小說中隱含作者之變遷的考察,比較客觀和全面地理解貝婁對知識分子在當代都市生活中的地位和危機以及知識和生活之間關(guān)系等問題的看法。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貝婁研究動態(tài)述評
第一節(jié):國內(nèi)索爾·貝婁評論及研究動態(tài)
第二節(jié):國外索爾·貝婁評論及研究動態(tài)
第二章:隱含作者的變遷
第一節(jié):論文的方法論說明
第二節(jié):《赫索格》中的隱含作者
第三節(jié):《洪堡的禮物》中的隱含作者
第四節(ji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隱含作者
第五節(jié):《拉維爾斯坦》中的隱含作者
第三章:隱含作者意義闡釋
第四章:總結(jié)和結(jié)論
索爾·貝婁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沉重的行囊——由索爾·貝婁的創(chuàng)作看知識分子形象[J]. 姬莉.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1)
[2]《雨王亨德森》:索爾·貝婁的浪漫主義宣言[J]. 藍仁哲.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4(06)
[3]外國文學領(lǐng)域中的本土視角問題——以索爾·貝婁的影響研究為例[J]. 夏光武.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4)
[4]論索爾·貝婁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存在主義[J]. 韓玉群.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4(03)
[5]論索爾·貝婁長篇小說中隱喻的“父與子”主題[J]. 劉兮穎.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3)
[6]試析索爾·貝婁小說中的人文主義精神[J]. 戚詠梅.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3)
[7]何索“情歌”的荒原主題[J]. 孫筱珍.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01)
[8]貝婁作品存在主義思想的來源探析[J]. 鄧宏藝.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9]國內(nèi)外索爾·貝婁研究現(xiàn)狀[J]. 劉文松. 外國文學動態(tài). 2003(03)
[10]索爾·貝婁對反理性思潮的反思[J]. 郭春英. 東岳論叢. 2003(01)
本文編號:3288699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貝婁研究動態(tài)述評
第一節(jié):國內(nèi)索爾·貝婁評論及研究動態(tài)
第二節(jié):國外索爾·貝婁評論及研究動態(tài)
第二章:隱含作者的變遷
第一節(jié):論文的方法論說明
第二節(jié):《赫索格》中的隱含作者
第三節(jié):《洪堡的禮物》中的隱含作者
第四節(ji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隱含作者
第五節(jié):《拉維爾斯坦》中的隱含作者
第三章:隱含作者意義闡釋
第四章:總結(jié)和結(jié)論
索爾·貝婁生平與創(chuàng)作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沉重的行囊——由索爾·貝婁的創(chuàng)作看知識分子形象[J]. 姬莉.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1)
[2]《雨王亨德森》:索爾·貝婁的浪漫主義宣言[J]. 藍仁哲.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4(06)
[3]外國文學領(lǐng)域中的本土視角問題——以索爾·貝婁的影響研究為例[J]. 夏光武.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4)
[4]論索爾·貝婁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存在主義[J]. 韓玉群.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4(03)
[5]論索爾·貝婁長篇小說中隱喻的“父與子”主題[J]. 劉兮穎.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3)
[6]試析索爾·貝婁小說中的人文主義精神[J]. 戚詠梅. 外國文學研究. 2004(03)
[7]何索“情歌”的荒原主題[J]. 孫筱珍.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01)
[8]貝婁作品存在主義思想的來源探析[J]. 鄧宏藝.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9]國內(nèi)外索爾·貝婁研究現(xiàn)狀[J]. 劉文松. 外國文學動態(tài). 2003(03)
[10]索爾·貝婁對反理性思潮的反思[J]. 郭春英. 東岳論叢. 2003(01)
本文編號:3288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28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