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川柳的文藝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07:05
本論文利用原文解讀的研究方法,結合時代的文化氛圍,考查研究了古川柳中所蘊含的文藝精神。此外,又重新考察了古川柳的精髓。 川柳的可笑不是為了讓人發(fā)笑而故意制造出來的可笑。將并不是奇特少見的情景從平?紤]不到的角度來詩化,這種技巧才是川柳可笑的超群之處。“うがち”(一語道破)的主旨是把事物的表面撕破,挖出內(nèi)核,將其本質(zhì)取出來公諸于世!挨Δ痢(一語道破)是諷刺的實質(zhì),諷刺是“うがち”(一語道破)的外在表現(xiàn)。挖掘不出最本質(zhì)的東西,單獨的批評其表象,那么這種諷刺也是無力的。所以說,川柳的諷刺因川柳的「うがち(一語道破)」而存在并不過分。追求情欲并不是作川柳的目的,不如說是為了適應平民的興趣愛好,表現(xiàn)滑稽詼諧才作情欲川柳的。而且青樓既然是町人的重要消費場所之一,描寫青樓男女之事也是必然的。川柳作者的理念之一是贊美親子情和孝順行為,批判不孝順行為。從這一點看,川柳并不是單純的俏皮話,而是傳播人情世故的好媒體。讀了川柳的民情句笑過之后,讀者仔細品味其中滋味,就會喚起對人際關系的正視,也會深深體會到人情的真髓。這也可以說是潛伏在川柳表面下的認真的一面?梢哉f忌諱露骨崇尚含蓄是日本國民性之一,將這世間之事毫不客氣的揭露出來的川柳卻與之相悖,是敏銳的觀察人間生活,實事求是地創(chuàng)作出來的。川柳沒有將現(xiàn)實美化或者理想化,只是如實的描寫,這屬于寫實主義的文學立場。 通過分析描寫當時封建的身份制度婚姻制度的川柳,可以看出町人的反抗不滿和對于平等的憧憬。川柳中的反抗并不是暴風驟雨式地大罵武士階級。這似乎是為了避免正面沖突招致文字獄,而努力將讀者的同情和憤怒削減并將其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可笑上。然而町人并不是單純的為了嫖妓而去逛妓院,而是為了追求通過自己的金錢可以被當作一個人來尊重重視的這種感覺而去的。利用金錢可以使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精神生活雙方都得到滿足。清楚意識到這一點的町人們更加努力的去賺錢。為了在這個俗世活下去,町人們努力的去學習人情往來,積極地將自己沉浸在物質(zhì)和精神享樂的世界中,使自己沒有閑暇去顧及政治及身份,地位等問題,這難道不是故意麻痹自己,讓自己主動放棄對政治的追求嗎?這也是不好高騖遠,努力讓自己生活豐富起來的最現(xiàn)實的逃避吧。追溯日本文學史,可以明確的看出悲劇始終是日本文學的關鍵詞。毫無疑問,川柳也多少繼承了這種基調(diào)。盡管繼承了日本文學的悲劇精神,川柳作者們也盡力使面對殘酷現(xiàn)實的讀者們的哭喊最小化。但是川柳作者們并不是想丟棄悲劇精神,也并不是想要讀者們忘記痛苦,而是想將這悲痛轉(zhuǎn)化為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直面殘酷現(xiàn)實的人們從川柳中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氣,能不再逃避,擦干眼中的淚水,以燦爛的笑容積極地生活下去,這也源于川柳的可笑。川柳是喜劇精神和悲劇精神對立有機的結合體,表面看來是看得見的笑臉,里面卻是表面看不見的淚水。川柳的基調(diào)是悲劇這一點不能否認。從整體看來用喜劇形式表現(xiàn)悲劇內(nèi)容的川柳占了大多數(shù),讀了之后臉上浮現(xiàn)出苦澀的笑容,而心里卻是悲涼的吧。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I313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はじめに
第一章 川柳の歩み
1.1 前句付けから川柳へ
1.2 『俳風柳多留』と初代川柳
1.3 古川柳と俳諧の區(qū)別
第二章 古川柳の特質(zhì)
2.1 古川柳のおかしみ
2.2 古川柳のうがちと風刺
2.3 古川柳の俗情
2.4 古川柳の傍観的な態(tài)度
第三章 川柳の時代背景
3.1 身分制度からの重圧
3.2 町人の実力
第四章 古川柳における文蕓精神
4.1 古川柳に現(xiàn)れた反抗意識
4.2 古川柳における別様の「逃離精神」
4.3 古川柳の悲劇精神
おわりに
注釈
參考文獻
謝辭
摘要
要旨
導師及作者簡介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42940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I313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はじめに
第一章 川柳の歩み
1.1 前句付けから川柳へ
1.2 『俳風柳多留』と初代川柳
1.3 古川柳と俳諧の區(qū)別
第二章 古川柳の特質(zhì)
2.1 古川柳のおかしみ
2.2 古川柳のうがちと風刺
2.3 古川柳の俗情
2.4 古川柳の傍観的な態(tài)度
第三章 川柳の時代背景
3.1 身分制度からの重圧
3.2 町人の実力
第四章 古川柳における文蕓精神
4.1 古川柳に現(xiàn)れた反抗意識
4.2 古川柳における別様の「逃離精神」
4.3 古川柳の悲劇精神
おわりに
注釈
參考文獻
謝辭
摘要
要旨
導師及作者簡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家良;;從科學與人文的博弈看文學的地位和意義[J];求索;2007年05期
2 袁濟喜;詩興鑒賞與中華文藝精神[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3 謝偉;;弈之為藝——讀何云波《弈境: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J];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02期
4 吳青科;;論文藝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方偉;;中國解放區(qū)抗戰(zhàn)文藝精神在當下創(chuàng)作實踐中的價值涵化[J];抗戰(zhàn)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劉順;;老、莊之“道”與文藝之“道”簡論[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羅長春;;延安時期諷刺漫畫的轉(zhuǎn)向[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韓樂;論法國大革命時期“拯救歌劇”的沒落[J];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藝)征稿啟事[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年02期
10 車書棟;文藝與時代一起前進——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51周年[J];文藝爭鳴;1993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蔣秣;論古川柳的文藝精神[D];吉林大學;2009年
2 江濤;村落共同體的延續(xù)[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3 謝偉;虛實相生[D];中南大學;2007年
4 蘇甦;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842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4294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