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族裔理論下《喜福會》中的“他者”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14:48
【摘要】: 散居族裔批評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文化、社會和經(jīng)濟的跨學科理論,主要研究身份政治、歸化、雙重意識等問題。本文擬通過對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中母女兩代人之間錯綜復(fù)雜的情感的分析,探尋第一代華裔及其后代在美國主流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所處的兩難境地,即無可避免的“他者”身份,剖析兩代人在中西兩種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對自己文化身份的認識。華裔后代從最初的對母親的不理解和對母愛的不接受,到最終的幡然悔悟和對母愛的延續(xù),體現(xiàn)出她們身份的最終認同與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并非互相對立、水火不容的兩種意識形態(tài),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兩者實則呈現(xiàn)出交匯繼而相互認同的趨勢。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712.074
本文編號:2722575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712.0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純琳;;“散居”一詞的譜系學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劉登翰;世界華文文學的存在形態(tài)與運動方式——關(guān)于“一體化”和“多中心”的辯識[J];東南學術(shù);2004年03期
3 王寧;全球化理論與文學研究[J];外國文學;2003年03期
4 王寧;“后理論時代”西方理論思潮的走向[J];外國文學;2005年03期
5 趙賀梅;;中國大陸流散文學中城市對鄉(xiāng)村的文化殖民——重讀路遙的《人生》[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曾理;兩個世界,還是一個世界?——論美國華裔文學作品中華人的“文化認同”問題[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年01期
7 杜霞;人在邊緣:異域?qū)懽髦械奈幕J同[J];華文文學;2005年02期
8 李亞萍;;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主題比較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賈巖;母親的角色定位及其文化屬性意識——談海外華人文學的發(fā)展傳承[J];理論學刊;2005年09期
10 胡勇;變形的龍——從《女勇士》的藝術(shù)與文化接受談華裔文學的跨文化特征[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本文編號:2722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2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