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曲同工:小說《如此運動生涯》與同名改編電影的敘事學比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07:03
【摘要】: 戴維·斯托里是英國20世紀60年代的一位小說家、戲劇家、詩人,他的長篇小說《如此運動生涯》出版后曾于1960年獲麥克米蘭獎。1963年林賽·安德森又把它改編成為電影搬上了銀幕。改編后的電影雖然票房不高,但被廣泛地贊譽為英國最佳類型片之一。 敘事學是一門由來已久但仍不斷發(fā)展、充滿活力的理論體系。在小說《如此運動生涯》和其改編的同名電影中都有對現(xiàn)代敘事理論的不同應用。因此,本文試從敘事學的角度對原小說和其改編電影做一比較分析。 緒論部分分別簡介了小說作者和改編電影導演,并對電影改編領域的研究做了簡要介紹,引出本文的任務—對斯托里的小說《如此運動生涯》和安德森改編的同名電影做一敘事學方面的比較研究。 本文第一章闡述視點問題。視點涵義眾多,本文著重從視覺角度進行探討。根據(jù)熱奈特的敘事理論,在分析小說視點時討論了三方面內容:內聚焦的直接性、“經(jīng)驗自我”的特效和穿插其中的零聚焦。在討論改編電影的視點問題時,兩種不同的攝像機視點得以展示: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不同的鏡頭語言展示了畫面和人物之間不同的視覺關系。此外,由于電影是一門視聽藝術,所以聽覺聚焦也是一種在電影中展示聚焦方式的有效手段。 本文第二章探討兩種不同藝術之間的情節(jié)區(qū)別。情節(jié)敘事不管在小說中還是在電影中都是重要的敘事過程。本章主要討論三點:一是小說和電影之間的不同結構;二是電影中情節(jié)的簡略化處理;三是一些小說人物在電影中的缺失。通過這三方面的分析,小說作者和電影導演的不同意圖得以充分展現(xiàn)。 本文第三章研究時間藝術在二者中的應用。關于時間的一些問題,比如時序,時長,時頻,都得到了充分的討論。在時序方面,小說作者大膽運用大量的意識流來顛覆原來的故事順序,同樣,電影導演也大量運用閃回鏡頭來表現(xiàn)這些錯位的時間。在時長方面,五種敘述速度:靜述、等述、概述、省略與減緩都得到舉例分析。在時頻方面,主要討論敘述多次發(fā)生多次的事件和敘述一次發(fā)生多次的事件。 本文第四章著重分析兩種敘述語言的不同。本章主要討論四方面:1.電影中能指與所指的一致性,及小說中能指與所指的非一致性;2.小說中充斥著隱喻等修辭方法但是電影卻難以表現(xiàn)這些抽象的東西;3小說語言為單聲敘述,即單一的文字敘述,電影語言則為多聲合唱,包括影像、聲響和字幕等;4.小說語言相對封閉,電影語言則相對開放,并隨著科技的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 綜上所述,電影在直觀性和生動性方面比小說略勝一籌,但是在開掘思想和感情,表現(xiàn)復雜的主觀人物關系方面卻又難與小說媲美。所以說,這里并不存在某一手段更“高級”的問題。小說和電影各有特點,都可以充分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意圖,也都有能力達到偉大藝術的水平。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561.074;J905
本文編號:2712435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561.074;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封洪;視點與電影敘事──一種敘事學理論的探討[J];當代電影;1994年05期
2 李大為;;第一人稱視角·心理視角·回溯性敘事的兒童視角——試述蕭紅小說的敘述策略[J];社科縱橫;2006年11期
3 王陽;第一人稱敘事的視角關系[J];國外文學;1999年01期
4 查一路;小說的敘事風格與電影的表現(xiàn)空間[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李先游;試析同一素材小說與電影敘事結構的差異與相通——兼論電影劇本改編的基礎問題[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陳林俠;;人物與人稱:小說與電影敘事的比較研究[J];藝術廣角;2007年02期
7 任朝華;;電影與小說中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的對比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本文編號:2712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1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