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戲劇美學(xué)觀比較
【學(xué)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106.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樹鈞;論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J];四川戲劇;2001年05期
2 姚躍龍;;莎士比亞與湯顯祖筆下的“夢幻”[J];藝海;2002年02期
3 王本利;;“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和他的《牡丹亭》[J];青蘋果;2004年10期
4 李韶華;;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婦女觀之比較[J];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叢刊;2007年02期
5 高旭;;戲劇中的黑暗精靈——論《哈姆雷特》與《牡丹亭》的鬼魂戲[J];攀枝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7年04期
6 黃楊;;淺較莎士比亞與湯顯祖[J];內(nèi)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9年S2期
7 安鮮紅;;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愛情觀之比較——解讀莎士比亞喜劇和湯顯祖戲曲[J];名作欣賞;2010年14期
8 曾如剛;;莎士比亞與湯顯祖的戲劇異同[J];貴州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1期
9 張弘;;《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dá)》和《邯鄲夢》之比較[J];學(xué)術(shù)月刊;1990年11期
10 劉開富;唐宓;;解讀中西兩位名作家——莎士比亞與湯顯祖的戲劇異同[J];電影文學(xué);2007年1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朝翔;;莎士比亞與戰(zhàn)爭[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學(xué)文化的對話與共生”外國文學(xué)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裘行潔;;斯特拉特福的啟示[A];中國文物學(xué)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三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會議文件(二)[C];2000年
3 朱睦卿;;湯顯祖——麗水的一張文化名片[A];徐霞客在浙江·續(xù)三——徐霞客與麗水旅游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臧天嬰;;莎士比亞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A];外國文學(xué)論集——世紀(jì)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5 陳少輝;;莎士比亞與司馬遷死亡觀比較[A];外國文學(xué)論集——世紀(jì)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6 吳建軍;;鄴候枕中親說法 玉茗堂前邯鄲夢——湯顯祖《邯鄲記》故事來源改編釋疑[A];江西省文藝學(xué)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黃建榮;;湯顯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8 何玉人;;湯顯祖“四夢”及批評的歷史影響[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9年
9 莫舍;素子;;簡論藏園九種曲之一《臨川夢》[A];蔣士銓研究論文集[C];1985年
10 王永健;;為一代戲曲大師立傳之作——評蔣士銓《臨川夢》[A];蔣士銓研究論文集[C];198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國文;湯顯祖和莎士比亞[N];中華讀書報(bào);2007年
2 蘭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亞[N];中華讀書報(bào);2004年
3 ;莎翁真是用密碼寫作的“亂黨”?[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易沉;莎士比亞詩作的出版歷程[N];中華讀書報(bào);2002年
5 楊程波;莎翁故鄉(xiāng)旅游開發(fā)給我們的啟示[N];中國旅游報(bào);2007年
6 通訊員 楊英姿邋記者 余傳詩;《讀莎士比亞》:王元化88歲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禮物[N];中華讀書報(bào);2007年
7 彭鏡禧;戲曲與莎士比亞之間的約與束[N];中國文化報(bào);2010年
8 孟保青;意在出新的《新莎士比亞全集》[N];文匯報(bào);2000年
9 子雨;說不盡的莎士比亞[N];中華讀書報(bào);2008年
10 晏和淘;莎士比亞與管理藝術(shù)[N];山西經(jīng)濟(jì)日報(bào);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茂慶;戲劇中的夢幻[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學(xué)流變視野中的《裘力斯·凱撒》群氓場景反思[D];復(fù)旦大學(xué);2012年
3 劉繼華;歡樂中的深刻:莎士比亞喜劇《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4 張玲;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女性觀與性別意識[D];蘇州大學(xué);2006年
5 王玉潔;莎士比亞:原初女性主義者還是厭女主義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1年
6 李新亞;闡釋愛情故事內(nèi)涵的語言巨匠:莎士比亞《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7 李艷;明清道教與戲劇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4年
8 夏太娣;晚明南京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9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10 徐迎新;二十世紀(jì)上半葉中國學(xué)人比較美學(xué)觀的人類學(xué)分析[D];復(fù)旦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麗勤;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戲劇文本中的自然場景意象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6年
2 劉建輝;莎士比亞《暴風(fēng)雨》隱喻探析[D];蘇州大學(xué);2010年
3 孫海西;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戲劇美學(xué)觀比較[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4 夏小鵬;莎士比亞翻譯的文體學(xué)探索[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曾小玲;奧瑟羅的他性在原劇和帕克電影中的再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04年
6 宋艷;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學(xué);2005年
7 徐劍瑩;莎士比亞喜劇中的愛情故事[D];安徽大學(xué);2006年
8 張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戲劇性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9 婁立國;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愛的主題[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陳秋玲;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2605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60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