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戀愛中的女人》看勞倫斯與女性主義恩怨的開始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I561.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范勇慧;;勞倫斯“性亦美”之美學觀及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2 丁曉春;;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勞倫斯作品解讀[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段良亮;由《戀愛中的婦女》審視勞倫斯的創(chuàng)作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江東;;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D.H勞倫斯的《戀愛中的女人》[J];長城;2014年06期
2 張雅琳;;《戀愛中的女人》中的死亡觀[J];名作欣賞;2009年30期
3 張雅琳;;和諧——再生之本——評《戀愛中的女人》的主題思想[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4 石文芳;左金梅;;勞倫斯《公主》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楊艷;;黑暗中的毀滅與新生——基于語料庫的《戀愛中的女人》研究[J];作家;2008年08期
6 王琨;;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女勇士》[J];作家;2012年08期
7 崔希蕓;;《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J];語文建設;2014年08期
8 寧新;;論《戀愛中的女人》中圖像化敘述的運用[J];雞西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9 鄧云;;勞倫斯《公主》中的女性主義[J];作家;2014年2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苗福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勞倫斯[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華;D·H·勞倫斯與王小波的性愛書寫比較[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黃小婷;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解讀勞倫斯中短篇小說[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許超;;論勞倫斯的血性意識——以《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為例[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黃成洲;王新朋;;一個新的文學批評視角——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聶鑫琳;;生態(tài)女性主義關照下的勞倫斯短篇小說解讀[J];柳州師專學報;2010年03期
4 張建佳;蔣家國;;論勞倫斯小說的性倫理[J];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一鳴;女性主義學術研究的價值[J];昌吉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陳振華;;重估女性主義戲劇[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王莉;王秀萍;;淺談女性主義史學的研究意義[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4 鄧志勇;王懋康;;修辭批評的女性主義范式:理論與操作[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8期
5 阮素丹;;新時期女性文學:多層女性主義的實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梁工;;女性主義文論與“圣經(jīng)”批評的互動關系[J];文學評論;2010年02期
7 肖巍;;女性與哲學:傾聽不同的故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王麗亞;;新中國60年女性主義研究之考察與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08期
9 戴阿寶;女性主義與文學[J];外國文學;1996年02期
10 韓敏;;當代國內(nèi)女性主義與政治研究綜述[J];讀書文摘;2014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冬梅;;女性主義、客觀性與科學大戰(zhàn)[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暢引婷;;符號運用策略對女性主義傳播效應的影響——以父權制概念的意義闡釋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飛;;“人”的概念:來自女性主義的新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曹劍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識論:女性主義知識論[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賴夏菲;;《貓眼》:女性主義和量子力學的完美共鳴[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純菲;;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從女性主義視域看郭沫若歷史劇中的性別觀[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與郭沫若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師洋洋;;閃婚的存在合理性——幾種新興視角下的注腳[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李靜儀;;從女性主義心理學的角度談“男女平等”的現(xiàn)實差距[A];性與性別研究(第2輯)——性別的觸角[C];2011年
10 秦美珠;;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歷程、理論特征及其意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南師范大學 王宏維;女性主義哲學對哲學學科發(fā)展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書評人 孟林;用兩性對話方式探討女性主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劉維維;女性主義發(fā)展道路上的中國坐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劉兵;女性主義萬花筒中繽紛的生活[N];中國婦女報;2013年
5 丁寧;女性主義不是一種時髦標簽[N];中國婦女報;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開經(jīng)濟學之門[N];中國婦女報;2004年
7 小馮;你了解女性主義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8 ;女性主義的跨文本寫作與閱讀[N];文學報;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義對于科學世界的改變[N];學習時報;2005年
10 馬元龍;女性主義的多樣性[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麗;女性主義法學的自我反思與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東女性主義與民族主義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朱曉映;[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樺楨;第二次浪潮之后[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劉笑言;走向關懷[D];吉林大學;2013年
7 許慶紅;性、政治與詩歌理念[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陳英;性別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姜子華;女性主義與現(xiàn)代文學的性別主體性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史巍;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現(xiàn)代性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慧澤;女性主義技術觀述評[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2 吳巖璐;女性主義法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華汀汀;女性主義和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束佳;論生態(tài)女性主義自然觀[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乃源;論女性主義政治學視角下的平等與差異[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漫琴;女性主義的后現(xiàn)代轉向[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范瑩瑩;從權力/身體看福柯與女性主義[D];安徽大學;2007年
8 尚蕊;女性主義和理性[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9 陳田;新時期以來女性主義著作譯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10 劉淑芳;女性主義科學認識論探究[D];南昌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51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5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