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主義:后理論時代文學(xué)研究的一種可能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text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neo-formalism is a possibility of literary research in the post-theoretical era. Bourdieu tried to reconcile the internal reading and the external reading of literary research, but it still caused some misplacement of form and history. Eagleton, on the other hand, reflects the tendency to return to formalism in his new work in 2007, trying to combine formal analysis with political criticism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This new form of poetics is not a complete return to the former formalism represented by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and Russian formalism, but a partial return to the subject of their study, trying to grasp the uniqueness and richness of the artistic form of literature in the whole cultural history of mankind. Attention to real forms is also attention to real history. As far as literary research is concerned, politics is a practice to be started from the text.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分類號】:I10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脫劍鳴,趙霞;美國"新形式主義"詩歌的起源[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6期
2 陳寶辰;蘇聯(lián)劇壇新動向[J];俄羅斯文藝;1988年01期
3 沈楠;;從一個詩人的成長看文學(xué)與政治的關(guān)系[J];安徽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3期
4 羅德;;“拒絕一切的自由之手”:蒲齡恩詩歌中的政治性與復(fù)雜性(英文)[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8年03期
5 許可;;米蘭·昆德拉作品對存在的探詢[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6 李艷;;英國桂冠詩人淺析——文學(xué)與政治背后的聯(lián)姻[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9年11期
7 王玉括;;非裔美國文學(xué)研究在中國:1933~1993[J];南京郵電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2期
8 李國輝;;當(dāng)代美國自由詩沒落論及其反思[J];國外文學(xué);2011年03期
9 劉生;擴展詩:當(dāng)代美國詩壇的傳統(tǒng)回歸[J];聊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5期
10 尚延齡,尚纓;再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學(xué)與政治觀——答牟豪戎、梁勝明二同志[J];河西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端傳妹;;《洛麗塔》:多棱鏡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紀(jì)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陳延;;自然主義在日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朱達秋;;世紀(jì)俄羅斯的文化激進主義[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錦玉;英薩繆爾杰克遜獎候選名單出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2 沈大力;敲響西方文論的警鐘[N];文藝報;2007年
3 拜亞;丹·布朗政治驚悚小說引入天體生物學(xu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4 星河;科幻文學(xué):面向未來 方興未艾[N];光明日報;2006年
5 見習(xí)記者 彭致;以色列作家奧茲用兩支筆寫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6 張黎;德意志民族的記憶和心聲[N];人民日報;2005年
7 上海師范大學(xué) 蕭萍;品特:日常絮叨碎語的背后[N];社會科學(xué)報;2005年
8 陶潔;日本的斯坦貝克年會[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夏榆;“我是一個經(jīng)常被誤讀的人”[N];南方周末;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李宏宇;“納博科夫才是俄羅斯的未來”[N];南方周末;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施贊聰;權(quán)力與政治[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8年
2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余嘉;中國批評視野中的俄蘇“紅色經(jīng)典”[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張偉;詹姆遜與烏托邦理論建構(gòu)[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立軍;約翰·多恩詩歌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2 李楠;博爾赫斯小說中的倫理問題[D];黑龍江大學(xué);2009年
3 董英;論《1984》對于極權(quán)主義的表現(xiàn)[D];中南大學(xué);2008年
4 郝晶;聚焦印巴分治的傷痕[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7年
5 韋燕;論博爾赫斯的文學(xué)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6 查建明;清點傳統(tǒng):戴那·喬亞敘事詩《清點孩子》的新形式主義解讀[D];南昌大學(xué);2008年
7 梁f ;達里奧·福的權(quán)力游戲[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8 張磊;都柏林人的精神癱瘓[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9 邵艷平;再論《平家物語》中的平清盛形象[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10 黃姣;《生活的探求》與島木健作的“再轉(zhuǎn)向”[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513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1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