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中讀者和人物的認(rèn)知模式建構(gòu)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cognitive narratology aims to construct a universal reading cognitive theory, that is, the reader's cognitive process of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Cognitive narratology can not only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better reflect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narration, but also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ader's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rrison's new novel, Mercy, by using cognitive narratolog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haracters' cognition to characters and the readers' cognitive process to characters ar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stimuli" and "schematic knowledge". After a series of twists and turns, they established their cognitive models. These unsmooth cognitive processes not only clearly present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characters, but also show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narration. Meanwhile, the emot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readers' feelings towards the characters are also sublimated with these cognitive processes.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國際商學(xué)院;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部;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寧;;愛、生活、歷史——《守望燈塔》的故事敘事[J];文教資料;2007年23期
2 趙騫;;論《法國中尉的女人》中人物的不確定性[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11期
3 安琦;;淺析《愛瑪》中的次要人物簡·菲爾費(fèi)克斯[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6期
4 郭娜;韓小衛(wèi);;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印象主義[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7期
5 李茹;;《哈姆雷特》中人物的喜劇性成分探析[J];文教資料;2009年26期
6 趙密珍;;《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印象主義[J];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2009年12期
7 郭海霞;;偵探小說的模式化[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10年07期
8 王琴芳;;從《花園里的獨(dú)角獸》與《敞開的窗戶》人物語言對比淺談短篇小說之人物語言特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4期
9 吳麗聰;;游走的視角——解讀《五號屠場》的敘述者[J];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9期
10 王曉俠;;薩洛特作品中的語言學(xué)——一種“向性真實(shí)”的表達(dá)[J];外國語文;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韓瑞峰;;《小鎮(zhèn)畸人》的和諧之美——敘述視野中的小說建構(gòu)[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5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阮倩;;“童貞”觀念的初始——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構(gòu)主義批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6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殷實(shí);尋找我們心中的罪[N];法制日報;2002年
2 楊阡(作家、演員);影子的光芒[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3 龍鋼華;“冰山型人物”[N];文藝報;2000年
4 凸凹;人性的坐標(biāo)[N];河北日報;2001年
5 崔子恩;晶體碎片:非線性的紀(jì)德[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6 佟棟(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碩士);直面?思{的魅力[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7 陳英(北京大學(xué));小說之外的茨威格[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8 本報駐巴黎特約記者 邊芹;法國人今天如何解讀雨果[N];文匯報;2002年
9 何寧;命運(yùn)交錯在卡斯特橋[N];文學(xué)報;2002年
10 劉萍;問題所在——現(xiàn)實(shí)喪失了可信性[N];文藝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馮建明;喬伊斯長篇小說人物的變形[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寧大治;英美科幻小說的倫理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丁卓;堂吉訶德形象的多重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3 龍秀娟;屠格涅夫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虛無主義[D];黑龍江大學(xué);2008年
4 周瑩;死亡崇拜下的人本關(guān)懷[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8年
5 顧瑩華;《黛西·米勒》中的道德撞擊[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5年
6 馬春蘭;評《荒原》一詩中的對比藝術(shù)[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5年
7 繆建芳;論羅爾德·達(dá)爾的幻想文學(xué)創(chuàng)作[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陳珩;《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象征[D];武漢理工大學(xué);2006年
9 么蘭;論愛倫·坡恐怖小說中的隔絕原型[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蘇蕊;從獨(dú)白到對話[D];西北大學(xué);2006年
,本文編號:2391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39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