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的邊界與讀者的責(zé)任:評《喬伊斯的倫理解讀》
[Abstract]:In Joyce's Ethical interpretation, the ethics of Levinas, a structuralist phenomenologist after Marianne Eddard,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corporates into feminist ethics. The ethical dilemmas of Irish writer James Joyce's Ulysses and the Wake for Finnigan are analyzed. Eddard emphasizes the role of the read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She believes that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Joyce's works require the reader to tak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k.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provides a logical and rigorous model for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 and expands the field of vision of Joyce's research. It is of irreplaceable origina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編號:11BWW029】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編號:10B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專項資金【項目編號:HIT.HSS.201235】資助
【分類號】:I562.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友貴;喬伊斯與魯迅短篇小說比較[J];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1年03期
2 蕭乾;我同《尤利西斯》的姻緣——致李景端同志[J];譯林;1993年04期
3 陳幗;美國喬伊斯劇院的中國風(fēng)[J];舞蹈;1995年04期
4 周思思;韓久全;;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1年02期
5 一覽;;喬伊斯十載蒙冤記[J];世界博覽;1991年09期
6 馬修·霍加特!英,戶曉輝;解讀《尤利西斯》[J];藝術(shù)導(dǎo)刊;1995年01期
7 高紹邦;普通而感人至深的瑪麗亞——淺論喬伊斯人物塑造的藝術(shù)技巧[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7年04期
8 彭剛;;呵呵勛爵與歷史文本的游戲[J];讀書;2008年07期
9 金杽;《尤利西斯》的真面目——評介新版《尤利西斯》[J];外國文學(xué);1986年11期
10 李文俊;;愛屋及烏或愛烏及屋——西爾維亞·比奇和《尤利西斯》[J];讀書;198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月亭;;喬伊斯與印象主義[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覃琳;;論喬伊斯對“bloody”一詞的象征性改寫[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xué)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劉清榮;;《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孫建光;;《致諾拉:喬伊斯情書》的文體特征及敘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xué)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彭剛;;相對主義、敘事主義與歷史學(xué)客觀性問題[A];史學(xué)批評與史學(xué)文化研究[C];2009年
6 彭保良;;從《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題看都柏林人的倫理道德觀[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葉辛;;城市和文學(xué)的關(guān)系[A];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4期(總第198期)[C];2010年
8 李俠;;都市書寫:現(xiàn)代生存與焦慮的晴雨表(提綱)[A];都市文化——文學(xué)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孫漢云;;《青年藝術(shù)家的肖像》的語言文體特色[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阿毛訪談錄[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xué)”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 李維屏;喬伊斯對我們的啟示[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2004年
2 潘小松;喬伊斯在歐洲的第一個家[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譯者:金杽;一個人的喬伊斯[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4 ;文學(xué)中對女性的一種“剝奪”[N];中國婦女報;2001年
5 傅浩;漢譯喬伊斯詩歌[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戴從容;從《芬尼根的守靈》的標(biāo)題談全書的翻譯[N];文藝報;2011年
7 劉暉;沒有地圖的旅途[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8 王友貴;喬伊斯與中國碎片[N];中華讀書報;2001年
9 繆迅;我國首部研究“喬伊斯”專著問世[N];聯(lián)合時報;2000年
10 迪文;IBM重組全球服務(wù)公司 二號人物喬伊斯辭職[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蘭生;詹姆斯·喬伊斯的文化焦慮[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張春;《尤利西斯》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3 郭海霞;曼斯菲爾德與喬伊斯短篇小說的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4 吳顯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語言特征[D];河南大學(xué);2005年
5 申富英;民族、文化與性別[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6 李巧慧;論《尤利西斯》中的現(xiàn)代身份[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7 王江;影視化想象:早期電影對喬伊斯實驗寫作的影響[D];西南大學(xué);2013年
8 郭戀東;論中國現(xiàn)代文壇對“意識流”的接受[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9 陳豪;變奏與聚合:喬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學(xué)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1年
10 邱佳嶺;論湯姆·斯托帕德文人劇[D];上海戲劇學(xué)院;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琳琳;論喬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構(gòu)[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2 陸蕾;論喬伊斯創(chuàng)作中的“家庭”元素[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3年
3 楊金華;喬伊斯的現(xiàn)代世界[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彭珍珠;喬伊斯筆下的女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02年
5 宋榕榕;喬伊斯與《尤利西斯》中的莎士比亞[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6 馬靜;從《都柏林人》看喬伊斯筆下的城市書寫[D];西北民族大學(xué);2012年
7 李瑞凌;作為救贖手段的審美[D];西南大學(xué);2014年
8 李心電;旋轉(zhuǎn)的陀螺[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齊小霞;喬伊斯與魯迅短篇小說共同之處的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10年
10 郭哲;詹姆士·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shù)家的畫像》寫作技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xué);2002年
,本文編號:2309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30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