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奈保爾小說《自由國度》
[Abstract]:Naipaul's Booker Prize for Literature, Free Nation, explores a common theme through several seemingly unrelated stories: freedom. In Naipaul's works, freedom is not only a psychological state of modern people's instability, homelessness, disorientation and alienation from their familiar environment, but also a disorderly and chaotic social state of African countries after political independence. After the punitive and destructive consequences of freedom, perhaps the only way out is to go back.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
【分類號】:I561.074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妮;;V. S.奈保爾作品中的自然主義傾向[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1期
2 曹玉麟;邵延娜;;《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后殖民時代反思[J];長城;2010年12期
3 董岳州;;在壓抑中失落的卑微欲望——畢司沃斯先生的心理探幽[J];滄桑;2009年06期
4 鄭毅;從高行建到庫切看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價值取向[J];重慶社會科學(xué);2004年Z1期
5 祝平;邊緣審視——奈保爾創(chuàng)作述評[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2003年02期
6 潘純琳;;奈保爾空間記憶的并置[J];都市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7 傅淑琴;;歷史再現(xiàn)·身份追尋·話語顛覆——后殖民批評視野中的《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J];電影文學(xué);2008年12期
8 劉利民;;奈保爾小說中明喻的運(yùn)用[J];貴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04期
9 郭先進(jìn);劉利民;;《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敘事藝術(shù)[J];貴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10期
10 葉茂;;對高校學(xué)生跨文化能力測量工具設(shè)計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2年0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梅曉云;文化無根—以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3年
2 尹錫南;英語世界中的印度書寫[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3 劉毅;奈保爾的文化身份與敘事語言[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8年
4 王剛;漂游在現(xiàn)實(shí)與虛幻之間[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8年
5 岳峰;二十世紀(jì)英國小說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婉;奈保爾的“文化苦旅”——從奈保爾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林宛瑩;身份的“背離”與“回歸”[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賴丹琪;本土視角與邊緣維度[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4 陳玲;通往第三空間的身份之旅[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李麗麗;看待和表達(dá)世界的方式[D];青島大學(xué);2011年
6 楊锏;論奈保爾的后殖民家園書寫[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7 楊麗英;V.S.奈保爾:文學(xué)世界的漂泊者[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董岳州;論后殖民語境下奈保爾及其創(chuàng)作的邊緣性[D];湘潭大學(xué);2006年
9 唐國清;無根者的悲歌[D];蘇州大學(xué);2007年
10 韋文華;論奈保爾文學(xué)作品的文化根源[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仁,方杰;想象·紀(jì)實(shí)·批評——解讀V·S·奈保爾的“寫作之旅”[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4期
2 惠婧蕊,楊金華;希望在別處——試解《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逃離的含義[J];齊齊哈爾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2期
3 羅嶼;;都是傳記惹的禍[J];新世紀(jì)周刊;2009年02期
4 王威廉;;遠(yuǎn)方之間:從“看”到“見”的距離——奈保爾的話語三棱鏡[J];書城;2010年06期
5 羅小云;建構(gòu)特殊環(huán)境 體驗文明沖突——解讀奈保爾后殖民小說《大河灣》[J];國外文學(xué);2004年03期
6 黃應(yīng)利;《米格兒大街》的敘述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S1期
7 鄒頡;后殖民作家中的佼佼者——評200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V.S.奈保爾的創(chuàng)作[J];外國文學(xué);2002年01期
8 尹錫南;奈保爾:后殖民時代的印度書寫——“殖民與后殖民文學(xué)中的印度書寫”研究系列之三[J];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03期
9 郭旭勝;啟蒙抑或解構(gòu)——魯迅《復(fù)仇(其二)》與奈保爾《曼曼》之比較[J];名作欣賞;2005年04期
10 孫妮;;“自由世界”的犧牲品——解讀奈保爾的《在一個自由的國度》[J];英美文學(xué)研究論叢;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潘珊;;奈保爾的文學(xué)向?qū)А陡缸蛹視分械拈喿x譜系[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xué)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孟玲;;正確地認(rèn)知自我與他者——對《上海孤兒》的后殖民主義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思郁;奈保爾并非無限文學(xué)化身[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王胡;奈保爾再次宣布即將封筆[N];中華讀書報;2010年
3 康慨;保羅·瑟魯:新傳記或會永遠(yuǎn)毀了奈保爾的聲名[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周志明;《魔種》:勾勒奈保爾的完美創(chuàng)作生涯[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5 凸凹;雄踞之處,未必是巔[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趙毅衡(旅英學(xué)者);誰能為奈保爾辯護(hù)?[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7 本版編輯 北塔(譯者) 胡朗(書評人);《奈保爾家書》VS《傅雷家書》他鄉(xiāng)異客的父子深情[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8 袁f^;奈保爾的小人物[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4年
9 陸建德(學(xué)者);在故鄉(xiāng)的大地上流浪[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10 ;百年諾貝爾 移民代表“我的心”[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鄧中良;奈保爾小說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2 梅曉云;文化無根—以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3年
3 聶薇;V.S.奈保爾小說《抵達(dá)之謎》辯證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4 高照成;奈保爾筆下的后殖民世界[D];蘇州大學(xué);2006年
5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爾小說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07年
6 劉毅;奈保爾的文化身份與敘事語言[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8年
7 王剛;漂游在現(xiàn)實(shí)與虛幻之間[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8年
8 王旭峰;解放政治與后殖民文學(xué)[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9 周桂君;現(xiàn)代性語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創(chuàng)傷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尹錫南;英語世界中的印度書寫[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艷峰;無法化約的特立尼達(dá)與奈保爾的文化身份危機(jī)[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鄧婉;奈保爾的“文化苦旅”——從奈保爾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黃予淑;為印度歷史塑型:V·S·奈保爾的印度形象書寫[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1年
4 陳玲;通往第三空間的身份之旅[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李威子;奈保爾游記《印度三部曲》研究[D];廣西師范學(xué)院;2012年
6 郎靜;論維·蘇·奈保爾小說中的空間生產(chǎn)[D];蘭州大學(xué);2013年
7 杜瑋;奈保爾小說《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和《河灣》中的身份危機(jī)[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8 義芳;奈保爾小說《抵達(dá)之謎》中的沖突與統(tǒng)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年
9 單珊;用后殖民主義理論分析奈保爾的《印度三部曲》[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10 楊文歡;西印度文學(xué)雙子星[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279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7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