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詩學(xué)略論
[Abstract]:Poetics, in a special sense, refers to the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poetry. In a broad sense, it can be synonymous with all literary theorie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etics, if the romantic poets of the 19th century began to illuminate the world with their inner light afte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imitating Aristotle, then the 20th century would fall. Rather, it is a reappearance of the trend of returning to Aristotle's Poetics. " The classical phrase began to live up to its name, and should have been in the Renaissance.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writers and works, ideas, styles, genres, them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naissance show a new atmosphere of humanism. Therefore, the Renaissance is the right time for the alliance between classical and poetics. Western poetics witnessed the process from neo-classicism to romanticism,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rhetoric. In Hegel's Lecture of Aesthetics, we can see the spirit of poetics mingling with absolute spirit.
【作者單位】: 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
【分類號】:I10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紀園緣;;從《詩學(xué)》中探究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悲劇理論[J];網(wǎng)絡(luò)財富;2009年23期
2 張爽;;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中的“行動”[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彭舟;;從《美狄亞》看亞里斯多德的悲劇觀[J];湖北大學(xué)成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1期
4 左宇;;淺談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對古典主義文學(xué)思想的影響[J];當代小說(下);2011年03期
5 崔嵬;;《俄狄浦斯之歌》與荷馬創(chuàng)作的差異[J];文學(xué)教育(上);2010年01期
6 李平;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著述文體論[J];社會科學(xué);2005年03期
7 劉小楓;;詩術(shù)與編故事——亞里士多德《論詩術(shù)》題解繹讀[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1期
8 陳小文;;陳中梅譯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xué)》[J];博覽群書;1998年06期
9 田右英;;德性的實現(xiàn),思辨的幸!搧喞锸慷嗟碌摹鞍l(fā)現(xiàn)”[J];柳州師專學(xué)報;2006年04期
10 張慧玲;;安德烈·勒菲弗爾的操控理論對意識流小說翻譯的闡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東東;;感想和感激[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三輯)[C];2007年
2 歐陽友權(quán);;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后現(xiàn)代文化詩學(xué)[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劉世紅;;追求女性解放的兩朵奇葩——簡·愛與愛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較[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4 毛凌瀅;;論《雷雨》與《俄狄浦斯王》中的亂倫母題及倫理命運觀[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xué)”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輝;;布寧研究新述[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黃春燕;;一沙一世界——從《伊芙琳》看喬伊斯的寫作特點[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7 連敏;;詩人的春天——“法國詩歌現(xiàn)狀學(xué)術(shù)座談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8 孫素茶;;喜劇形式下的悲劇內(nèi)涵——解讀馬克·吐溫的《苦行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孫建光;;《致諾拉:喬伊斯情書》的文體特征及敘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xué)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翁文嫻;;自浪漫過渡至現(xiàn)代主義——雨果及波特萊爾詩內(nèi)“陰暗面”的份量[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燕;月亮之城,,文人的或天文的[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xué)所 吳曉都;試論“記憶”在俄國文化詩學(xué)中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2004年
3 錢文亮;布魯姆的影響詩學(xué)與修正理論[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外文所 陳眾議;西方小說、類小說的一種縱向概括方式[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2006年
5 蘇文清;建構(gòu)當代的童話詩學(xué)[N];光明日報;2008年
6 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 王家新 本報記者 陳菁霞 采訪整理;阿岡本對“何謂同時代”的思考[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吳曉都;史論文論 相得益彰[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李進書邋李沖芝;悲劇作品的現(xiàn)實解讀[N];河北日報;2008年
9 孫海悅;王煥生 感嘆希臘文學(xué)[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10 秋葉;亞裔美國文學(xué)研究的新起點[N];中華讀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建設(shè);喬納森·卡勒:解讀理論多元時代[D];清華大學(xué);2009年
2 王毓紅;歷時與共時:《文心雕龍》與《詩學(xué)》體裁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2年
3 李平;神yG時代的詩學(xué)[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4年
4 李志雄;亞里士多德的古典敘事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5 張廣奎;人民詩人卡爾·桑伯格[D];中山大學(xué);2005年
6 陳涵平;詩學(xué)視野中的北美新華文文學(xué)的文化進程[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7 宋芳;小說《秘史》批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8 趙光旭;“化身詩學(xué)”與意義生成[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9 王愛金;王潤華現(xiàn)代華文文學(xué)觀的論述與實踐[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10 陳振華;古典與現(xiàn)代[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權(quán)莉;菲利浦·錫德尼的詩學(xué)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鄭澈;《法國中尉的女人》的詩學(xué)形式[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2年
3 顧姍姍;菅原道真的詩學(xué)[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4 吳慧敏;《飄》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的重寫[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5年
5 徐麗潔;碰撞、失落與回歸[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6 王靜靜;一本“不道德”的書和其倫理道德的偉大之處[D];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2007年
7 李海燕;華茲華斯詩學(xué)與雪萊詩學(xué)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3年
8 李娜娜;薩特詩學(xué)選擇觀念研究[D];江南大學(xué);2010年
9 邢哲婧;劉若愚和葉嘉瑩中西比較詩學(xué)視閾之比較[D];河南大學(xué);2012年
10 王玉紅;從認知詩學(xué)角度解讀《船訊》[D];南昌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2241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4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