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格與混沌社會的戲劇呈現(xiàn)——《羅森克蘭茨和吉爾德斯特恩已死》的跨文性研究
[Abstract]:British dramatist Tom Stopper incorporated his anti-traditional dramatic style and traditional drama classics into his cre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intertextuality, playwriting and imitation to create characters and design plots to show the multifaceted character of modern people. The chaos and complexity of modern social environment are described through the chaos and variety of dramatic plot. Stopper's unique design of characters and plots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people and modern society, that is, the complex and chaotic social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cause of the multi-facet and complexity of modern temperament.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561.07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浩;;中國傳統(tǒng)哲學視野下的莎士比亞戲劇主題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鄒陽;王睿;;《哈姆雷特》與《趙氏孤兒》比較論[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3 王遠;;圖式與預設理論——兩種互補的話語過程分析方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0期
4 秦力;;電影《喜馬拉雅王子》與戲劇《哈姆雷特》的對比解讀[J];電影文學;2008年21期
5 茹秀華;;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J];電影文學;2011年16期
6 高潔;;《哈姆雷特》著名獨白兩種譯本淺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2期
7 朱開君;人的發(fā)現(xiàn)——論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學思想[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李德恩;;堂吉訶德:偉大與渺小——兼論《堂吉訶德》中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特征[J];外國文學;2009年02期
9 趙如荃;;哈姆雷特:層次需求下追蹤死亡的思想者[J];甘肅高師學報;2010年03期
10 劉翼斌;;《哈姆雷特》主題之辨[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2 劉翼斌;概念隱喻翻譯的認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龐振超;1949~1998中國大學人文學科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李長虹;從理性批判到實踐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群芳;英國敘事文學中的“亂倫”母題[D];河南大學;2011年
2 郝潔;得意莫忘形[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陳梅;操縱論視角下的劇本翻譯策略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4 陳妍;王玫舞蹈創(chuàng)作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董震;虛擬社會的真實幽靈[D];吉林大學;2008年
6 翟元英;濟慈在中國(1920-1940)[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麗;莎劇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鄭帶利;新世紀外國文學改編的中國影視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9 趙莉;電視綜藝節(jié)目主持中的表演元素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10 李漢芳;中學語文戲劇選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惠媛;;《簡·愛》中的性別意識[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朱樺;;后殖民批評視域下的魯濱遜[J];嘉興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龍彼德;;道具[J];散文詩;2007年09期
4 許愛兵;;論簡·愛的性格特征[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03期
5 趙春穎;;從《南方與北方》看英國紳士觀念的變遷[J];文教資料;2007年30期
6 郝玉芳;;論泰戈爾的自然觀[J];東方論壇;2007年06期
7 岳俊輝;;人格的裂變——解析威廉·威爾遜的“自我”[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溫泉沐;;析《簡·愛》的愛情主題[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9 馬雨;;一把辛酸淚,誰解癡人夢?——《喧嘩與騷動》中的班吉人物形象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10期
10 王文良;;從《紅字》語言的語用鑒賞看霍桑的人格[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倩;;顛覆《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兒童/成人的二元對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陳福明;;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典范——《紅字》[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黃碧娥;;冷血——《冷血》題目的含義探微[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世紅;;追求女性解放的兩朵奇葩——簡·愛與愛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較[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5 李慧敏;于建華;;漫談海明威的筆和槍及其死亡意識[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6 孫漢云;;19世紀英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筆下的婦女社會地位問題[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7 張?zhí)m珍;;從馬洛的尋覓看文明的墮落[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8 涂壽鵬;;當代美國詩歌中社會及文化主要傾向[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9 徐青根;;《貴婦人肖像》的一個命題[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10 郝雁南;;《哈萊姆舞女》詩賞析[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李世琦;作品和人格一樣偉大[N];深圳商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李凌俊;在知識與人格之間憂傷[N];文學報;2003年
3 張建華;民族輝煌的歷史不會被抹去[N];文藝報;2006年
4 謝凝邋史國強;西爾維婭·普拉斯:被死亡誘惑的女詩人[N];遼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祝平;烏云后的亮光[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2 胡泓;從他者到他們[D];河南大學;2003年
3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說中的熵[D];廈門大學;2003年
4 朱巖巖;認同和/或抗拒:凱瑞·丘吉爾劇本的女性性別身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帆;克里斯塔·沃爾夫對浪漫主義女性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孫勝忠;無盡的求索和虛妄的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吳寶康;論懷特小說的悲劇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學の位相[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步朝霞;愛倫·坡:文本與人格的統(tǒng)一體[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2 吳曉玲;卡夫卡悖論式人格透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麗穎;從家庭到社會[D];蘇州大學;2006年
4 王斌;詩意的棲居[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方芳;歐美偵探小說興盛的外部原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楊冰;《老人與!分械淖晕医媅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何玉蔚;論弗·吾爾夫的人格沖突與整合及其在創(chuàng)作中的展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胡明;《呼嘯山莊》中的自我觀[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劉焰;紀德:尋找自己的道路[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張心馨;尋找“人格”演化的軌跡[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20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2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