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譯《紅樓夢》中林黛玉性格表達翻譯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霍譯《紅樓夢》中林黛玉性格表達翻譯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北師范大學》 2012年
霍譯《紅樓夢》中林黛玉性格表達翻譯的研究
吳盛楠
【摘要】:作為中國文學中最經典的古典小說之一,紅樓夢不僅反映和深刻影響著當時封建社會的藝術和社會文化情況,同時還擁有大量的藝術成就,其中一項偉大的藝術成就就是作者曹雪芹在這部作品中塑造的數百個不同的生動飽滿的藝術形象。自從這部文學名著的多種翻譯版本出現之后,出現了一系列關于紅樓夢翻譯的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很少將焦點集中在構成這部文學作品血與肉的人物性格描寫的翻譯上。眾所周知,小說中的人物性格不僅為整部小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最吸引讀者眼球的地方,因此對于小說中人物性格的翻譯就顯得異常重要,然而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將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完全,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也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該論文主要采用兩種研究方法,其一是通過文獻研究法獲取關于林黛玉性格的足夠資料;其二是經驗總結法,即通過霍克斯翻譯版本中的翻譯現象形成系統(tǒng)性理論性的翻譯原則。 本論文主要分為三部分。前言部分介紹了論文的研究目的,意義,方法以及文章結構。第一章,作者從普通心理學角度介紹了性格的定義,形成因素以及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四個方法,并從家庭,教育,社會背景三個因素以林黛玉性格為例做出分析。第二章,從主客觀兩個角度來觀察翻譯者霍克斯在翻譯中人物性格的翻譯效果和翻譯技巧:主觀角度即從不同人眼中的林黛玉,主要通過對其外貌及肖像描寫的翻譯觀察她的性格表達;客觀角度主要從另外三個性格描寫的方法,即語言,動作,和心理這三個方面觀察其性格翻譯的效果。第三章總結歸納從所觀察的翻譯現象中發(fā)現的翻譯技巧和方法。 對人物性格描述的翻譯這項研究是紅樓夢翻譯研究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作者在研究翻譯現象和范例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系列的翻譯原則,包括詞語的處理,,翻譯過程中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語言形式上的轉變,修辭格的使用,翻譯人物時所使用的模糊翻譯,以及在翻譯典故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廣大翻譯工作者提供切實可行的人物性格表達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萍;論林黛玉的雙重性格在其詩詞中的體現[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羅紅偉;從林黛玉詩詞看其性格特征[J];甘肅農業(yè);2005年05期
3 陳思和;文本細讀在當代的意義及其方法[J];河北學刊;2004年02期
4 張錦池;;論林黛玉性格及其愛情悲劇[J];紅樓夢學刊;1980年02期
5 李蘭 ,杜敏;冷月清窗話黛玉——關于林黛玉形象的情旨、意蘊的思辨[J];紅樓夢學刊;1991年03期
6 汪道倫;以兒女常情譜寫兒女真情——論林黛玉性格內涵[J];紅樓夢學刊;2005年03期
7 董亞萍;;淺析林黛玉的幽默[J];紅樓夢學刊;2008年03期
8 劉相雨;情的追求與愛的失落——論黛玉形象的文化情結[J];紅樓夢學刊;1998年03期
9 馬建華;一個封建禮教的回歸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見[J];紅樓夢學刊;1999年01期
10 李萍;《紅樓夢》詩詞研究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孫緒武;;《醒世姻緣傳》詞語拾遺[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3 侯婷;;網絡時代對譯者主體性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4 楊紅;;淺論《紅樓夢》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5 張紅艷;試評《紅樓夢》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6 樂金聲;通過喻體對照探討英漢比喻互譯的途徑[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7 趙誠;通天塔里的鐐銬舞者——也談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8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9 鞠紅;低調陳述語用推理機制的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鞠紅;;低調陳述:基于隱喻及轉喻的認知語言學詮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莉;;詩歌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2 張勁松;;晴雯雙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劇[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帥;;比較孔子的“憂”與海德格爾的“憂”及在教育上的現實意義[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廖春蘭;;變譯與譯者主體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5 劉世芝;;翻譯、翻譯主體性與翻譯倫理[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6 范紅升;;英漢詞典中習語語源的注釋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洪港;;從《紅樓夢》管窺清初義學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余鋒;;翻譯標準的動態(tài)特征和原文差異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張麗芳;;論譯者的主體性-從闡釋學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阮晶;;譯者主體性及其在翻譯選材中的體現[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9 姚雯;哮病的古代內科文獻研究與學術源流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楊秋利;《醒世姻緣傳》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鐘銳;從語義學角度看《紅樓夢》文化特征詞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葉晶晶;重建文化親緣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鄭清斌;妥協(xié)、互動、融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宋春艷;從譯者主體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詞的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金帥;論譯者主體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陳玉大;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與政論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肖艷;文學翻譯中的誤譯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志平;論翻譯過程中的主體性意識[J];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06期
2 高寧;論譯者的主體性地位——兼論翻譯標準的設立原則[J];上?萍挤g;1997年01期
3 王玉樑;論主體性的基本內涵與特點[J];天府新論;1995年06期
4 許鈞;試論譯作與原作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1期
5 張南峰;從邊緣走向中心(?)——從多元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中國翻譯研究的過去與未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6 楊春時;文學理論: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舒奇志,楊華;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6期
8 查明建;從互文性角度重新審視20世紀中外文學關系——兼論影響研究[J];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02期
9 袁莉;也談文學翻譯之主體意識[J];中國翻譯;1996年03期
10 謝天振;國內翻譯界在翻譯研究和翻譯理論認識上的誤區(qū)[J];中國翻譯;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暉;;《紅樓夢》第二十八回雙譯本對比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1年10期
2 錢紹昌;影視片中雙關語的翻譯[J];上?萍挤g;2000年04期
3 王克非;論翻譯工具書的研編[J];中國翻譯;2003年04期
4 王俊菊,曹春春;教學翻譯與英語教學——一個長期被人忽視的問題[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李娟;;淺析漢英親屬稱謂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J];華章;2008年Z1期
6 曾立;試論廣告文體英譯策略[J];株洲工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7 王秀銀!外語系;談談學報論文標題英譯的規(guī)范問題[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8 劉鳳興;英語中幾種否定句型及其翻譯[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3期
9 李宇東;英語副詞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歧義[J];肇慶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10 彭治民;論翻譯標準的不唯一性[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軍;;從人工翻譯到協(xié)同翻譯[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韋忠和;;網絡和翻譯社區(qū)的建設[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孟晉;;我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相結合的一些認識和體會[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譯?——翻譯速度,翻譯人才職業(yè)化面臨的新問題[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董敏;;翻譯管理人才[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中強;;提高查詞和判別效率 提高翻譯速度和質量[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Joe Zhai;;乘風破浪正當時 本土翻譯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幾點思考[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甘柳青;;翻譯的研究[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黑龍江省翻譯協(xié)會[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10 閆栗麗;;校企合作培養(yǎng)中高端翻譯管理人才[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忠廉 焦鵬帥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翻譯科學研究所;四川大學外語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國際譯聯副主席 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 黃友義;[N];人民日報;2009年
3 記者 朱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文敏;[N];浙江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舫 任姍姍 博主 李輝 (傳記作家 《楊憲益與戴乃迭》作者);[N];人民日報;2009年
6 黃美茹;[N];就業(yè)時報;2009年
7 記者 蔣國華;[N];黑龍江日報;2009年
8 記者 周波;[N];成都日報;2010年
9 記者 巴桑次仁;[N];西藏日報;2010年
10 哈爾濱理工大學 楊曉靜;[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聶馥玲;晚清科學譯著《重學》的翻譯與傳播[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4 屈平;翻譯還原:海德格爾現象學下的翻譯理論[D];河南大學;2010年
5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夏晶;晚清科技術語的翻譯[D];武漢大學;2012年
8 李志梅;報人作家陳景韓及其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蘇暢;俄蘇翻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峰;小說對話的翻譯——從主觀化對等的角度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三個中文譯本的個案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2 王薇;改寫理論視角下清末民初《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譯及其對《霍桑探案集》創(chuàng)作的影響[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3 張曉春;接受理論視野下的企業(yè)簡介翻譯[D];中北大學;2010年
4 施秋蕾;銜接與翻譯[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明;翻譯、投影以及譯者的徒勞[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唐海蓉;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筆譯教材的編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陳方方;格式塔美學觀照下的戲劇翻譯[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劉葉琳;評價理論在童話翻譯中的應用[D];南華大學;2010年
9 徐鵬;從《柳林風聲》看童話翻譯中的兒童本位原則[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10 宋岳;二十世紀初中國的贊美詩翻譯[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霍譯《紅樓夢》中林黛玉性格表達翻譯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1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