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個寡婦》:原型意象與講述方式
本文選題:嚴歌苓 + 葡萄; 參考:《文藝爭鳴》2013年06期
【摘要】:正《第九個寡婦》是嚴歌苓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以來引發(fā)了學界的很多關注。相關研究對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女性意識、政治暴力與個體命運的糾葛等問題有深入的闡釋,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情節(jié)或意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比如孫懷清的死而復生以及他在地窖中的生活,村外廟宇中的侏儒族,以及史屯人吃的糠秕等描寫,這些特定歷史時空中內(nèi)蘊豐富的情節(jié)、意象承載著作家的文化思考,也成為推動敘事的內(nèi)在結構要素。一
[Abstract]:The Ninth Widow is one of Yan Geling's masterpieces, which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Related studies have deeply explained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violence and individual fate in the work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important plots or images that have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For example, the description of Sun Huaiqing's resurrection and his life in the cellar, the dwarfism in the temple outside the village, and the chaff eaten by the Shitun people, the rich plot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 the imagery carries the writer's cultural thinking. It also becomes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factor to promote narrative. On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長春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項目編號:11&ZD111)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吉林大學人文學科基礎研究專項項目(項目編號:2012ZZ007) 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2B0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712.07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冀鴻彬;談西方女權主義思想對中國女性文學的影響[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鄧新華;“以意逆志”論——中國傳統(tǒng)文學釋義方式的現(xiàn)代審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曹敏;論新時期以來文體批評的獨特品格[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任葆華;陌生化與語文教學[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10期
5 盧鐵澎;文學思潮的基本類型[J];北京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6 陳定家;以本文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淺論英美新批評的形成、發(fā)展和影響[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朱媛;;試論身體美學的理論范式與研究意義[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向玉喬,龍娟;論現(xiàn)代西方文學的非理性主義特征[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陳靜;;一曲父權文化的挽歌——張愛玲小說的女性主義解讀[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10 張雪梅;伍爾夫女權主義文學觀論[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亮;;從非詩的角度抵達詩——《0檔案》述評[A];現(xiàn)當代詩歌:中韓學者對話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萌;禁錮的靈魂與掙扎的慧心[D];河南大學;2003年
2 姜飛;在解構中建構[D];四川大學;2003年
3 于東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D];蘇州大學;2003年
4 沈紅芳;女性敘事的共性與個性[D];河南大學;2004年
5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浩;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精神分析話語剖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7 周志雄;中國新時期小說情愛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艷芳;在通向自我認同的途中[D];南京大學;2003年
10 嚴金東;自得:中國古代文論話語個案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秀;榮格原型理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杜娟;死與變:論弗·伍爾夫小說中的存在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馬春花;中國當代女性敘事與女性意識的遞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鄭國慶;作家與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文菊;突圍,飛翔與低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呂燕;文學虛構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蕾;大眾傳媒時代下中國文學批評現(xiàn)狀探究[D];四川大學;2002年
8 王芳;波伏娃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及其影響[D];湘潭大學;2002年
9 李平;當代中國女性寫作中的王安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曹亞峰;闡釋與創(chuàng)造[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瓊;此身·彼岸——嚴歌苓復旦講座側記[J];華文文學;2004年06期
2 禾刀;;屬于13個特殊女性的史詩——評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J];人民公安;2011年15期
3 嚴歌苓;江少川;;跨越中美時空的移民文學——嚴歌苓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25期
4 姚曉南;“找尋一種方式讓別人懂你”——嚴歌苓小說《扶!返臄⑹陆庾x[J];名作欣賞;2005年13期
5 張長青;在異域與本土之間——論嚴歌苓新移民小說中的身份敘事[J];華文文學;2004年06期
6 鄧俊慶;;一部女性的傳奇史詩——評嚴歌苓《一個女人的史詩》[J];山東文學;2007年12期
7 李燕;;身份建構中的歷史敘事——以白先勇、嚴歌苓兩代移民作家的歷史敘事為例[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劉艷;異域生活的女性言說──嚴歌苓創(chuàng)作品格論[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9 葛亮;從“土生族”到“新移民”——由嚴歌苓的作品看在美華人的文化認同[J];華文文學;2004年02期
10 丁婕;;近十年嚴歌苓小說研究綜述[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祁建;在海外寫作[N];中華合作時報;2004年
2 王楊;華文寫作就是回歸家園[N];文藝報;2009年
3 劉俊;多姿多彩的美華留學生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N];文藝報;2004年
4 記者 王楊;保持鮮明個性 繁榮中華文化[N];文藝報;2009年
5 公仲;請以更多的熱情關注海外華文文學[N];文藝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陳熙涵;華裔作家非母語寫作 引起西方主流文壇關注[N];文匯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羅四,
本文編號:1916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91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