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札記書
本文選題:札記書 + 文藝復興時期; 參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札記書(commonplace book)是西方世界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之一,曾經(jīng)在歷史上,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發(fā)揮了顯著作用,今天依然是活生生的存在。札記書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基本的教育工具,文藝復興時期手稿札記書的內(nèi)容和形制都受到了印刷文化的影響。札記書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梳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手稿札記書和印本札記書的傳統(tǒng),闡明伊拉斯謨對札記書傳統(tǒng)的巨大影響,為推進中國學術(shù)界對札記書的認知和研究頗有價值。比較值得注意的札記書研究方向有:札記書文化,西方札記書與中國類書的比較,錢鐘書的札記式寫作等。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Western world, Notes Book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nd is still alive and well today. Note book is a basic educational tool in Renaissance perio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manuscripts in Renaissance period are influenced by printing culture.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notes are varied. Combing the tradition of English manuscripts and printed books in the Renaissance, and expounding Erasmus'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 of notebooks,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promote the cogni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notebooks.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reading notes are: the culture of reading not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notes and Chinese books, and Qian Zhongshu's note-writing.
【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英國文學札記書研究:以《繆斯的花園》為中心”(08JC752001)
【分類號】:I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郝田虎;;英國文學札記書《繆斯的花園》手稿版本研究[J];外國文學;2012年02期
2 郝田虎;;早期現(xiàn)代英國的札記式寫作[J];外國文學;2008年02期
3 郝田虎;;《繆斯的花園》中的早期現(xiàn)代英國文學經(jīng)典建構(gòu)[J];國外文學;2010年02期
4 唐健君;;本雅明的《拱廊街》及其批評理論[J];文藝評論;2011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德元;;《星軺指掌》與晚清外交的近代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王開璽;;略論“人臣無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命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王開璽;;英軍焚毀圓明園事件與“國際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黃秋碩;;試論丁韙良“中國覺醒”觀念的形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5 郝田虎;;英國文學札記書《繆斯的花園》手稿版本研究[J];外國文學;2012年02期
6 吳群;;英國文學中女性意識的繼承與發(fā)展[J];長城;2012年12期
7 丁潔;;當代西方文學中的魔幻情結(jié)[J];長城;2012年12期
8 詹慶華;;跨文化傳播的橋梁:中國近代海關(guān)洋員與中西文化交流[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9 張軍;;論梁啟超戲劇[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黨旺旺;;從太平天國后繼乏人看其文化政策之失誤[J];廣西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翁偉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國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夏邦;晚清法制變革的歷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高f^;德貞與中國醫(yī)學早期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莉;基督教和寧波教育衛(wèi)生事業(yè)研究(1842-1949)[D];寧波大學;2011年
2 王紅光;清季外交官許玨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田力;長老會傳教士麥嘉締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林智素;走向中國近代化的嘗試——張斯桂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5 韓麗紅;美國傳教士在晚清中美關(guān)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徐兆強;丁韙良對京師同文館發(fā)展的貢獻[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桂琴;晚清譯著《化學入門》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秋碩;試論漢學家丁韙良對中國文化的釋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9 周文海;洋務時期駐外使節(jié)群體及其中西文化觀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10 顧真;文人著譯第一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郝田虎;;《繆斯的花園》中的早期現(xiàn)代英國文學經(jīng)典建構(gòu)[J];國外文學;201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田虎;;手稿媒介與英國文學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2 朝翔;北大召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研討會”[J];外國文學評論;1991年04期
3 劉錦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對英國世俗文學的影響[J];咸寧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程倩;;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復仇悲劇興盛探因[J];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周波瀾;米倉;;人文主義與英國文學——論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文主義[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Tara Pepper;日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J];大學英語;2006年12期
7 崔俊媛;;瞬間與永恒——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中的時間意象[J];中國電力教育;2007年S2期
8 劉曉杰;鄭東升;;精神分析在文學文本中的意義建構(gòu)——解讀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9 謝凝;;英國文學中的女性身體[J];文教資料;2010年01期
10 宋文玲;;淺析喬叟人文主義思想誕生背景[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付銀;;論文藝復興時期裝飾審美的獨立性——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材料與裝飾思想[A];“特殊與一般——美術(shù)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shù)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周春生;;論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個體精神[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3 周春生;;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詩性智慧的歷史透視[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前言[A];鄭哲敏文集[C];2004年
5 ?恕た计辗;夏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部分:《資本論》及手稿[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麥麥提依明吾不力卡生木;;做好維吾爾醫(yī)藥古籍的挖掘和利用工作[A];第四屆全國民族醫(yī)藥學術(shù)交流暨《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創(chuàng)刊10周年慶典大會論文集[C];2005年
7 惠芳;;時空的“對話”——由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shù)觀思考當代基礎音樂教育改革[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8 王向峰;;《手稿》的美學解讀[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覃壯才;;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演變模式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炬;;漫海拾貝[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重崗;馮鐵: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手稿研究現(xiàn)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記者 李洋;傅雷現(xiàn)存譯著手稿全部捐贈國圖[N];北京日報;2008年
3 魏雅華;收藏作家手稿要趁早[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王瑋 莊建 豐捷 中華讀書報記者 馬建波;面對大師的手稿[N];光明日報;2001年
5 魏雅華;收藏作家手稿[N];浙江日報;2002年
6 記者 洪亞男;孫中山手稿:提倡足球進入軍事院校[N];石獅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傅小平;手稿保護亟待引起重視[N];文學報;2008年
8 邢宇皓;國家圖書館名家手稿文庫再添珍藏[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9 馬躍;人性的牧歌[N];音樂周報;2002年
10 韓立新;日本對MEGA第Ⅱ部門“《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編輯[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波;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民族史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杜平;英國文學的異國情調(diào)和東方形象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李穎;教育的人性追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程新賢;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婚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章可;現(xiàn)代中國“人文主義”的起源:以譯詞為中心的研究(1901-1922)[D];復旦大學;2009年
6 劉耀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城市社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鄭春泉;十五世紀哥特式繪畫風格對意大利繪畫影響的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8 高蘭;利維斯與英國小說傳統(tǒng)的重估[D];吉林大學;2009年
9 傅其林;阿格妮絲·赫勒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shù)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峰;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與時代的肖像畫相互之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晶晶;中國明代與文藝復興時期服飾文化比較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6年
3 劉默研;《李爾王》的雙重結(jié)構(gòu)及其深度文化語境[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曦;文藝復興史詩的希臘文化源流[D];四川大學;2006年
5 楊勇勤;文藝復興時期阿拉伯煉金術(shù)對歐洲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6年
6 詹瞻;文藝復興時期人權(quán)思潮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盧鎮(zhèn);淺析15-16世紀意大利猶太學者對文藝復興的貢獻[D];浙江大學;2009年
8 汪秀霞;夏娃,永遠的他者[D];揚州大學;2007年
9 李梅浠;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與中國本草學思想比較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10 喻小飛;詩情畫意說巨人[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03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90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