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作家斯帕克的小說敘事理論初探
本文選題:繆里爾·斯帕克 + 小說��; 參考:《外語教學》2013年04期
【摘要】:英國當代女作家繆里爾·斯帕克從小說目的、功用、作者創(chuàng)作及讀者接受幾個層面來討論敘事理論。為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她排斥在小說中投入情感,提出"嘲笑和反諷"的策略,并在作品中借用法國"新小說派"的藝術(shù)手法,使用非個性化的描述。她強調(diào)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必須借鑒詩歌的形式、創(chuàng)意和注重神話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小說情節(jié)能夠類似于神話,道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依她所見,大部分人不會閱讀或?qū)懽?真正的讀者和詩人一樣,都比較罕見。
[Abstract]:Muriel Spark, a contemporary British female writer, discusses narrative theory in terms of novel purpose, function, author's creation and reader accept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and pleasure, she rejects the emotion in the novel,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idicule and irony", and borrows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the French "New Fiction School" in her works, and uses the non-individualized description. She emphasized that the form of poetry, creativity and the role of mythology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creation of novels. She hoped that the plot of the novel would be similar to mythology and that it would say something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In her opinion, most people can't read or write. Real readers, like poets, are rare.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福建;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斯帕克小說研究”(項目編號:12CWW0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I561.0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梁工;;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 神話[J];外國文學;2011年01期
2 杜瑞清;談英語文學教學[J];外語教學;198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2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洪永穩(wěn);簡析康德美學中審美與人的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4 徐慶年,王達敏;錢鐘書與休謨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5 吳懷東;;歷史 現(xiàn)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胡友峰;;實踐理性:康德美學的超驗之維[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陳祥明;論科學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8 王順中;;試析王國維的天才論[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9 蒯群;;簡論席勒美育思想之現(xiàn)實價值[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張玉能;英國經(jīng)驗主義美學論審美趣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任巖;;甘肅安多藏族民居裝飾圖紋的構(gòu)成形式[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吳克明;;網(wǎng)絡(luò)文化的政治哲學審視[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3 張志國;;窗中·風景——葉維廉詩歌的存在之思[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于春生;;市民新聞與公民媒介素養(yǎng)[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云;;消極補償:中國特色的藝術(shù)觀念和藝術(shù)實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6 徐放鳴;王光利;;原生態(tài)詩學與藝術(shù)終結(jié)論[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7 郭進華;;劍川木雕格子門裝飾圖案審美——以朱柳村為例[A];中國創(chuàng)意設(shè)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海霞;曼斯菲爾德與喬伊斯短篇小說的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shù)及其交互設(shè)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shù)審美本質(zhì)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陳莉莎;王爾德人文主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秀利;人類的生態(tài)危機[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楊婧;從西方繪畫中的“豐滿”女性形象看藝術(shù)夸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麗;論奧斯丁筆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菲菲;論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審美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周麗雯;說海透珠——論吳興華的作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沈婷;弗吉尼亞·伍爾芙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中的時間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路曉輝;史蒂文森主要小說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葉舒憲;神話的意蘊與神話學的方法[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設(shè)課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4年01期
3 葉水夫;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二屆年會開幕詞[J];外國文學研究;198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桂亭;菲爾丁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理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2 王平;�?思{小說中的耶穌原型及其意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楊劍龍;巫小黎;汪煒;李洪華;陳雪康;張登林;周旭峰;朱美華;趙春;李亮;沈佳;劉昕;陳麗偉;樸明愛;;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內(nèi)心的焦灼和憂慮——崔秀哲小說創(chuàng)作之研討[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肖濤;;文學敘事理論中女性意識的追尋[J];青年文學家;2009年03期
5 吳紅敏;;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小說中兩性關(guān)系的演變[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張桂玲;方維保;;賽珍珠中國題材小說的傳奇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競鳴;《織工馬南》人物結(jié)構(gòu)的直角坐標系[J];外國文學研究;1985年02期
8 鄒火明;;情節(jié)與人——對當前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些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9 朱景冬;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J];外國文學;1987年01期
10 欒文華;泰國以國外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始者蒙昭·阿卡丹庚[J];國外文學;198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韻;;論維多利亞時代女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2 董衡巽;;美國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啟示[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武月明;;淺析菲爾丁小說結(jié)構(gòu)[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4 王震亞;;千山外,水長流——北美華文小說的回顧與前瞻[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尚必武;;異質(zhì)敘事與深淵鏡像的分野——嵌入敘事的二分法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6 王松林;;小說“非個性化”敘述背后的道德關(guān)懷[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亮;;反思人類倫理道德的獨特鏡子——關(guān)于杰克·倫敦小說中的動物形象[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胡燕雙;;《海浪》中的后印象派特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黃如敏;;解讀《丹尼爾·德隆達》的實驗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蔣春生;;浪漫夢想的殉葬者——讀《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曉群 王麗莉;成功承載了文化重任的作品最佳[N];文藝報;2006年
2 王楊;“2006年度最佳外國小說”頒獎[N];文藝報;2008年
3 余中先 翻譯家;夢幻宮殿——夢幻城堡?[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張蕓;科爾姆·托賓談小說創(chuàng)作[N];東方早報;2009年
5 寧櫻(自由撰稿人);暢銷是一門手藝[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6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鄭克魯;“人之初 性本無”[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康慨;呂芬成為最年輕的“不朽者”[N];中華讀書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武翩翩;中國作家與愛琴海畔的同行聊文學[N];文藝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姚貞;《最后的圣殿騎士》講完密碼故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10 谷紅雨;諾曼·梅勒非虛構(gòu)小說中歷史的虛構(gòu)策略[N];文藝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鴻斌;繆里爾·斯帕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藝術(shù)[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朱振武;�?思{小說創(chuàng)作的心理美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3 孫慧;艾柯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黃芝;越界的繆斯[D];蘇州大學;2008年
5 朱桃香;敘事理論視野中的迷宮文本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6 田明剛;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愛—艾麗斯·莫多克小說的后精神分析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歐榮;戴維·洛奇作品中的“危機”母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閻偉;薩特的敘事之旅[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濤;諾曼·梅勒的存在主義及其前期小說主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10 楊躍華;知識女性的愿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衛(wèi)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人的主題”的現(xiàn)代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那可;井上靖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悲劇意識[D];吉林大學;2009年
3 付香媛;德萊塞小說非道德性人物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4 譚念;論托瑪斯·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發(fā)展歷程[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步浩;村上春樹小說創(chuàng)作的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肖智立;勃朗特姐妹小說創(chuàng)作異同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7 陳濤;俄羅斯白銀時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末日論傾向[D];山東大學;2006年
8 李霞;普列姆昌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解讀[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麗紅;試論普列姆昌德的道德理想主義[D];湘潭大學;2006年
10 樊林;約翰·斯坦貝克小說美學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72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7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