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復興者——拜倫詩劇創(chuàng)作價值論
本文選題:拜倫 + 詩劇; 參考:《戲劇文學》2013年11期
【摘要】:詩劇是拜倫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八部詩劇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個性化特色非常突出,代表了歐洲浪漫主義時期詩劇創(chuàng)作的風貌與水平,對后世文學藝術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遺憾的是,時代的變化和戲劇觀的偏激導致拜倫詩劇最終未能達到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高度。
[Abstract]:Poetry play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Byron's creation. His eight poetic plays are rich in content, diverse in subject matter and outstanding in individualized features, which represent the style and level of the creation of poetic dramas in the European Romantic period an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iterature and art of later generations. Unfortunately,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the extreme view of drama led Byron's poetry to fail to reach the height of Shakespeare's.
【作者單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拜倫詩論研究》(編號:11YBA173)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I561.07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路;;從隱忍到反抗:貝特麗采的救贖之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王林;;威廉·布萊克詩歌中的意象使用的分析:以《倫敦》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郝偉;胡永近;;《艾米莉三部曲》的浪漫主義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4 申寶國;;運用認知推理 透視布萊克《老虎》[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5 王欣;;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語音形式審美[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關海霞;胡彥彥;;《希臘古甕頌》賞析[J];長城;2009年04期
7 畢磊菁;;從《英國詩史》看王佐良的文學史觀及翻譯主張[J];長城;2011年02期
8 王姝;;柏拉圖主義對浪漫主義詩論的影響[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劉國清;;人類成長的寓言史詩——生態(tài)批評視域下的《古舟子詠》[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6期
10 牟娜娜;;雪萊詩歌創(chuàng)作和愛情觀中的理想主義[J];當代小說(下);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金鋮;構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學;2012年
3 易彬;論穆旦詩歌藝術精神與中國新詩的歷史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茂生;藝術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欣;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之形式主義批評[D];吉林大學;2008年
6 王琰;遲暮的玫瑰[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7 龍瑞翠;英國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莉;拜倫敘事詩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許麗青;錢鐘書與英國文學[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張曼;文化主體意識與文學關系個性化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宇;“美即是真,,真即是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春梅;論《綠山墻的安妮》的寫作技巧[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燁;西方近代自然語言觀對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景雪竹;威廉·布萊克繪畫藝術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郭勁松;論柯勒律治的有機整體詩學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譚妍爽;論九葉詩人鄭敏的詩學觀[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7 李振中;走向對話[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張晶晶;論濟慈詩歌中的意境創(chuàng)構與精神價值[D];遼寧大學;2011年
9 楊善根;大地之詩永不止:濟慈自然詩歌的生態(tài)審美[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10 蔣永影;論穆旦詩歌中的中西文化沖突[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伯特·李保羅;姚人杰;;狙殺區(qū)[J];譯林;2011年02期
2 王鉃中;;青春的旋律——《閑暇的時刻》[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3 孫修華;論拜倫浪漫主義基礎[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4 寧梅;近二十年中國“拜倫研究”述評[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黃麗娟;永無疲倦的探索者——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藝術與人生[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梁桂平;;拜倫的生命意識解讀[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曹楚;;論拜倫對政治和文學的影響[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8 申奧;;浪漫主義詩人拜倫[J];讀書;1980年05期
9 曾艷兵;;拜倫“該死”嗎?[J];博覽群書;1998年02期
10 馮緒;拜倫詩歌的異國情趣[J];河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堯;;論奧尼爾《詩人的氣質》和《更莊嚴的大廈》中錯位的拜倫式想象[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唐岫敏;;傳記視野中的書信[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謝大光;;濟慈書信的紀傳價值[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余鳳高;尋求大詩人的文稿[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楊正潤;故事比賽與現(xiàn)代普羅米修斯[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徐魯;近看文化羅馬[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邢賁恩;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N];學習時報;2000年
5 楊正潤;無私的?不道德的?瘋狂的?[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曾艷兵;西方的文學經(jīng)典并非中國的西方文學經(jīng)典[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楊建民;徐志摩與托瑪斯·哈代[N];中華讀書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康慨;蘇聯(lián)文學解體二十周年[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毛尖;你的心已經(jīng)干涸在你的寫作中[N];東方早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楊莉;拜倫敘事詩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宋慶寶;拜倫在中國[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3 張靜;雪萊在中國(1905-1937)[D];復旦大學;2012年
4 周桂君;現(xiàn)代性語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創(chuàng)傷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許麗青;錢鐘書與英國文學[D];復旦大學;2010年
6 王萍;凝視自然的心靈書寫[D];吉林大學;2011年
7 蔡海燕;論奧登的烏托邦精神[D];浙江大學;2010年
8 潘桂英;普羅米修斯在中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拜倫詩歌中的東方想象與自我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健;“希臘形象”在拜倫詩歌中的體現(xiàn)、地位及其意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樂;拜倫詩歌中的女性觀[D];南昌大學;2012年
4 馬勇;論《海盜》兼及拜倫自由反叛之英雄氣質[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郭澤輝;論拜倫《唐璜》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觀[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鹿杰;拜倫與該隱傳統(tǒng)[D];西南大學;2012年
7 林思丞;話語權力與翻譯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郭青青;拜倫的東方書寫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梁飛;對《大教堂里的謀殺》的語用文體學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10 張P;論拜倫詩歌中的東方主義思想傾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68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6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