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作品中人文素養(yǎng)的社會體現(xiàn)
本文選題:英美文學 + 女性人物 ; 參考:《語文建設》2013年12期
【摘要】:近代英美文學中有許多是反映女性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趨向于對女性尋求獲得社會認可,在追求自由、平等和權(quán)利上的抗爭意識的展示。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對我們研究西方人文發(fā)展史和社會發(fā)展史以及對人文素養(yǎng)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Abstract]:In moder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works that reflect the subject matter of women. Most of these works tend to show the consciousness of struggle in the pursuit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rights.The cre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literacy.
【作者單位】: 廊坊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寧大治;;中西方女性文學發(fā)展之比較[J];理論界;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亞嵐;�?思{與“約克納帕塔法”神話王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2 管先恒;析西方近現(xiàn)代文學中的“死亡”[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梁婷;;《最藍的眼睛》之佩科拉悲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4 孫愛萍;;尋找失去的時間——淺析《洛莉塔》中的時間主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周倩;;《小城畸人》中“小鎮(zhèn)”文化的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6 武清宇;;新黑人女性的吶喊——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7 段艷麗;;三重壓抑下的掙扎——對《菊》的女性主義解讀[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8 宋金花;;小說《看不見的人》中視覺等象征手法的應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年02期
9 任愛殊;;美國黑人文學中女性角色的塑造[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10期
10 孫薇薇;趙立偉;;追夢——淺析《麥田里的守望者》中霍爾頓的心靈之旅[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闊;美國黑人早期布魯—魯斯音樂的興衰(1890-1929)[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源;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中國新時期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孫凌;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域下的薇拉·凱瑟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韋華;美國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說創(chuàng)作[D];吉林大學;2012年
5 于東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D];蘇州大學;2003年
6 朱賓忠;�?思{與莫言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李曙豪;解構(gòu)與顛覆的喜劇[D];蘇州大學;2006年
8 臧運峰;新批評反諷及其現(xiàn)代神話[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國枝;威廉·�?思{荒野旅行小說的原型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盧姍;文化視野下美國20世紀戰(zhàn)爭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素華;從宗教的角度解讀弗羅斯特詩中的困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閩井;論《小城畸人》對圣經(jīng)故事的戲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蒲琳;托馬斯·沃爾夫長篇小說主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潘沛沛;現(xiàn)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玉茹;《嘉莉妹妹》與《廢都》中“荒原”意識之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饒文娟;二十世紀初美國小鎮(zhèn)文學中的現(xiàn)代主義表現(xiàn)手法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馬玉華;威拉·凱瑟文化身份認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熊碧云;論歐茨小說中人物的怨恨情結(ji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譚咪咪;超越生存處境的自由之路[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徐穎果;中、英女性文學及其女權(quán)主義文學之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2 蔡嵐嵐;;20世紀英國女性文學發(fā)展簡論[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常彬;;“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學綜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賈世傳,陸文采;鳥瞰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發(fā)展軌跡[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金莉;;美國女權(quán)運動·女性文學·女權(quán)批評[J];美國研究;2009年01期
6 鄭怡,陳鵑;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性文學[J];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03期
7 王曉英;簡論西方女性文學的發(fā)展[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韻;;英美文學選讀課教學初探[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1997年01期
2 馬華;談英美文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02期
3 史惠風,王紀東;多媒體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文本與視覺的互動:英美文學電影改編的理論與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02期
5 佘敏;;探析英美女性烏托邦小說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軌跡及其思考[J];作家;2010年02期
6 ;征稿啟事[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0年01期
7 王紅麗;;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中的介質(zhì)轉(zhuǎn)換——以《英美文學》課程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8 辛玨如;;希臘神話對英美文學的科學性影響[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6年03期
9 李曉琴;;全球化語境下英美文學的走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10 屈t煼,
本文編號:1763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6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