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村上春樹在中國的接受
本文選題:村上春樹 + 文學作品。 參考:《揚子江評論》2013年06期
【摘要】:正一、中國"村上潮"的出現與村上作品的翻譯出版概況通過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者藤井省三的調查研究了解到,中國大陸地區(qū)最早推介村上春樹文學的應該是一本名為《日本文學》的雜志。該雜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發(fā)行,是一部以介紹近現代日本文學與國內相關學者的評論為主要內容的專門雜志。在《日本文學》1986年2月號這一期中,因其轉載了臺灣繁體字版村上春樹作品的翻譯者賴明珠女士(1947~)于1985年8月號發(fā)表在臺灣《新書月刊》上的小特輯——《村上春樹的世界,賴明珠選譯》,村上春樹這位日本知名作家便從此開始走入了中國讀者的視野。
[Abstract]:First,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Murakami Tid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Murakami's works have been learn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Fujii No.3, a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Haruki Murakami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mainland China by a magazine called Japanese Literature.The magazine, published by Jil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s a special magazine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domestic scholars' comments.In the February 1986 issue of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issue, because it reproduce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aiwanese version of Haruki Murakami's work, Ms. Lai Mingzhu, a translator, was published in the August 1985 issue of the Taiwan issue of the New Book monthly-< the World of Haruki Murakami.Murakami, a famous Japanese writer, has since entered the eyes of Chinese readers.
【作者單位】: 日本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研究科;
【分類號】:I313.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思佳;;理解村上春樹的另一種方法——音樂[J];日本問題研究;2009年03期
2 吳思佳;;論村上春樹的日本關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戴來;;今天之后[J];作家;2007年02期
4 李瑩;;村上春樹的雞蛋與墻——對話村上春樹譯者林少華[J];南風窗;2009年20期
5 吳思佳;;《挪威的森林》之精神分析[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6 ;主持人語:后現代語境下的村上春樹研究[J];東方叢刊;2010年02期
7 張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國內地村上春樹研究述評[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尚瑩瑩;;林少華:翻譯村上春樹20年[J];全國新書目;2010年03期
9 內田樹;;村上春樹榮膺諾貝爾文學獎之際的賀詞(假想版)[J];風光(空港商旅);2009年03期
10 耿海霞;;近十年來中國對村上春樹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少華;;村上春樹在中國——全球化和本土化進程中的村上春樹[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桑鳳平;俞海萌;;試論中日古典怪誕小說的“同途殊歸”——《蛇性之淫》與《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人物形象對比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于進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活動軌跡探源——《奇妙的工作》問世為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胡愛華;朱莉;;后殖民視野下華人歷史記憶塵封殘片的再現——美國華裔文學作品述評[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孫飛鳳;;論會話含意理論對文學作品的闡釋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劉昱君;;中英短篇故事敘事結構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章小葉;;淺談日本文學的超政治性[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10 謝齊陽;;布寧文學作品在中國的接受情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少華;哈佛教授眼中的村上春樹[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李凌俊;村上春樹:讀者比諾獎更重要[N];文學報;2006年
3 李德純;村上春樹文學掃描[N];人民日報;2004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戴錚;島田雅彥:日本傳統(tǒng)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樹[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謝貍/編譯;村上春樹,想像世界的探險家[N];社會科學報;2005年
6 趙蘭英;在中國出書最多的外國作家是誰?[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7 唐卉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村上春樹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林少華;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四種美[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記者 余傳詩;林少華說村上春樹獲諾獎的可能高達七成[N];中華讀書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吳越;村上春樹,誰更像你?[N];文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娜;村上春樹與美國現代文學[D];吉林大學;2013年
2 張昕宇;從“日本”的歷史文脈中閱讀村上春樹[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張敏生;時空匣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尚一鷗;村上春樹小說藝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謝志宇;論近、現代日本文學中的“家庭”[D];浙江大學;2010年
6 楊炳菁;后現代語境中的村上春樹[D];吉林大學;2009年
7 倪文波;崔致遠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D];暨南大學;2005年
9 張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結與文學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炳范;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戰(zhàn)爭與和平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昊;村上春樹在我國的譯介與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梅愚童;論小說《天黑之后》的主題及其象征意義[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楊陽;多元主義語境下的村上春樹的善惡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納莎;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動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梁玉婷;論村上春樹小說中的男性形象[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王茜茹;論村上春樹小說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識”[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7 初楊;村上春樹文學作品中的自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喬夢君;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貓[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代小艷;論村上春樹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閉意識”及“自我救贖”[D];西北大學;2011年
10 王璐璐;從《小鎮(zhèn),及其不確定的墻》到“世界盡頭”[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38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3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