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日本和歌中的詠螢詩比較
本文選題:螢火蟲 + 唐詩; 參考:《小說評論》2013年S2期
【摘要】:正螢火蟲是夏秋季節(jié)常常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中的昆蟲,它們活動在水澤豐茂的地方,以小小身軀攜一星之火,成為文人墨客吟詠夏秋時節(jié)景象的詩歌里十分常見的意象。然而,由于自然觀念、季節(jié)氣候和審美意識等因素的不同,在我國的唐詩和日本和歌中,對螢火的吟詠也就具有了不同的主旨意趣、思想特征和審美格調(diào)。
[Abstract]:Normal fireflies are insects that often appear in the view of people in summer and autumn season. They move in a place of abundant water and carry a star fire with a small body, so they become a very common image in the poems of the literati chanting the scenes of summer and autumn.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concept, seasonal climate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Tang poetry and Japanese harmony song, the chanting of firefly also has different purport interest,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style.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分類號】:I106.2-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芳;孫浩;;火的洗禮,靈的頌歌——評勞倫斯詩歌中“火”的意象[J];天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4期
2 曹英慧;;淺析哈代詩歌中的鏡子意象[J];山東文學(xué);2010年06期
3 劉仲敏;;愛倫·坡詩歌中的意象效果[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11期
4 孫建華;;流動之畫卷,忘言之歌聲[J];名作欣賞;2010年03期
5 郭名偉;;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5期
6 宋向紅;詩歌蛇意象的文化意蘊解讀——以部分中西詩歌為例[J];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4期
7 孫雙;;鄧恩詩歌“死亡”主題探究[J];唐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01期
8 李雪;;淺析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詩歌意象[J];商情(科學(xué)教育家);2008年05期
9 王海紅;劉立軍;;英國玄學(xué)派詩歌的創(chuàng)新性[J];河北學(xué)刊;2008年04期
10 許穎紅;;英詩《病玫瑰》賞析[J];茂名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叢滋杭;;論艾略特早期詩歌的溝通障礙[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黃丹蓉;;淺談中日古典文學(xué)詩歌中“蟬”的意象——從《新撰萬葉集》上卷入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董務(wù)剛;;試論托馬斯·哈代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A];終結(jié)與起點——新世紀(jì)外國文學(xué)研究[C];2002年
4 蔡宏;;從正岡子規(guī)的“寫生”重新認識俳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孫旭華;傅俊;;英國感傷主義詩歌簡論[A];外國文學(xué)論集——世紀(jì)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6 康澄;;兩位俄國天才女詩人折射出的“白銀時代”詩歌光芒[A];走向21世紀(jì)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7 張?zhí)m珍;;淺談詩歌中的高層式結(jié)構(gòu)[A];走向21世紀(jì)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8 陳延;;自然主義在日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于堅;;溫故知新——在北京與日本詩人對話有感[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三輯)[C];2007年
10 魏建;;泰戈爾究竟怎樣影響了郭沫若[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方磊;世界就是荒原[N];中國保險報;2004年
2 馮臻;經(jīng)典,永久的傳承工具[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3 本報實習(xí)記者 趙芳;俄中詩人有約:北京聚首[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李楓;神秘與怪誕折射出的現(xiàn)實意義與理想之光[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陶潔;美國詩歌一側(cè)面[N];中華讀書報;2004年
6 余鳳高;浪漫主義者的肺結(jié)核病意象[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胡小躍;又見諾冬,,又見諾冬[N];中華讀書報;2004年
8 本報特約記者 張英 萬國花;島田雅彥:討論日本皇室不再是禁區(qū)[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9 馬丁·韋斯特 秋葉譯;又一首薩福詩歌被發(fā)現(xiàn)[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與疇;乘著童謠的翅膀飛躍時光[N];中華讀書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宿久高;中日新感覺派文學(xu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倪文波;崔致遠文學(xué)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6年
3 陸鈺明;多恩愛情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張繼文;中日古典定型詩歌中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09年
5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詩歌:文體的言說[D];河南大學(xué);2004年
6 譚雯;日本詩話及其對中國詩話的繼承與發(fā)展[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7 范氏義云;越南唐律詩題材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8 曾思藝;丘特切夫詩歌美學(xué)[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4年
9 張廣奎;人民詩人卡爾·桑伯格[D];中山大學(xué);2005年
10 何永波;李齊賢漢詩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曉莉;勞倫斯詩歌中意象之表現(xiàn)及性愛之描述[D];華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2 孫冬;十三種觀察史蒂文斯的方式——讀解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歌中的意象和禪意[D];黑龍江大學(xué);2001年
3 曹霞;解讀特拉克爾詩歌中的顏色意象[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05年
4 李汲;論愛倫·坡詩歌中的奇幻情結(jié)[D];黑龍江大學(xué);2006年
5 焦春宏;羅伯特·弗洛斯特詩歌中的聲音效果[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張駿;從威廉·戈爾丁的小說《蠅王》看英國文學(xué)中的荒島意象[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3年
7 路琦;對愛德加·愛倫·坡恐怖小說中意象的圖式分析[D];重慶大學(xué);2005年
8 劉軍;從《金蘋果》看韋爾蒂的小說藝術(shù)[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9 張智義;闡釋與再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4年
10 田紅義;論羅伯特·洛威爾挽詩的荒原主題[D];河北大學(xué);2005年
本文編號:17331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3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