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說陌生化之生成——從敘事意圖的矛盾邏輯說起
本文選題:小說 切入點:敘事意圖 出處:《社會科學》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陌生化的概念早已不陌生,然而用敘事哲學(意圖敘事理論)說明小說的陌生化何以生成,卻是一個頗誘人的新話題。用意圖敘事理論分析情節(jié)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情節(jié)是一個最基本的意圖敘事序列,意圖及其實踐過程規(guī)定著情節(jié)的類式。讀者、外敘述者對內(nèi)敘述者(核心人物)意圖實踐過程復雜、曲折、新奇的企求是小說陌生化生成的根源與動力,然而卻與其簡潔、順暢、明了性企求構成矛盾邏輯,并在敘事中表現(xiàn)為延宕與壓縮兩大手段。延宕敘事產(chǎn)生的陌生化效果與壓縮性敘事所達到的空靈性、神秘化效果,一起構成了小說情節(jié)引誘人的巨大張力。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trangeness has long been familiar, but it is a tempting new topic to use narrative philosophy (intention narrative theory) to explain how the strangeness of the novel came into be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plot is the most basic sequence of intention narration, and the intention and its practical process define the type of plot. The reader, the external narrator and the internal narrator (the core character) have complicated and tortuous process of intention practice. Novelty is the source and motive force of the strangeness of the novel, but rather than its simplicity, smoothness and clarity, it constitutes the contradictory logic. The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 produced by the delayed narration and the empty and mysterious effect achieved by the compressed narration constitute the great tension of the plot of the novel.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小說意圖敘事與意味形式研究”(項目批準號:08BZW04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10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繼武;;《聊齋志異》反諷敘事修辭簡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彭代明;;羌族民間藝術的認同及審美變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3 吳文薇;尋求中西敘事理論的對話與溝通——關于建構中國當代敘事學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江守義;;論唐傳奇內(nèi)容模式的邏輯序列——唐傳奇的敘事邏輯之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高蔚;;天地元聲:詩的原初生命形態(tài)[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謝健;馮建國;;李煜詞中的女性審美意象和藝術自敘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江守義;;唐傳奇結尾的故事模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辛剛國;六朝文學批評視野中的情采關系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江守義;;培養(yǎng)“文學能力”,提升學生素養(yǎng)[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肖英才;阮輝輝;;關羽藝術形象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呂美生;;姚鼐散文藝術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珂;;新詩要適度重視音樂形式高度重視排列形式——新詩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舉隅[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高萬云;;文學語言的哲學思考[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4 段軍;耿光華;;動靜相和 道技相諧——論“三言”的敘事結構[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5 陳學廣;;從語際翻譯看文學語言的特性——也談詩的可譯與不可譯[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4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6 文浩;接受美學在中國文藝學中的“旅行”:整體行程與兩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漆捷;意會知識及其表達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宇;清代吉祥紋樣在定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芳;導向設計的多維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呂娜;都市婚戀題材電視劇敘事策略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達解構符號學與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范姝;材料的言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別淑花;剪紙藝術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琦;論繪畫寫生中的創(chuàng)作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倫建;語言的召喚—當代中國語言批評的特點與反思[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旦正才讓;藏族古典詩學味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紅梅;;論愛倫·坡小說的“陌生化”效應[J];作家;2009年16期
2 范莉;;試析《法國中尉的女人》中陌生化技巧的使用[J];文教資料;2007年33期
3 蘇維娜;;陌生化的審美之維——讀《致羞澀的情人》管窺陌生化的藝術魅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4 盧春林;;略談《寵兒》的文學性和陌生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5 劉中宇;;用“陌生化”的眼光看《項鏈》[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8年06期
6 程欣;;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陌生化表現(xiàn)手法[J];作家;2010年24期
7 李自修;故事:情節(jié)的張本——俄國形式主義散文理論簡述[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8 李倩;歐洲近代小說另類人物形象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6期
9 王亮;;《百年孤獨》的“陌生化”賞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崔玉霞;;論《百年孤獨》的“陌生化”藝術[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m珍;;從馬洛的尋覓看文明的墮落[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2 郭紅;;“文獻”小說——《嘉莉妹妹》[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張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4 李倩;;談康拉德小說中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和選擇[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5 王曉燕;;“延存”的藝術:論加拿大英語小說主題[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6 羅曉云;;海勒筆下的大衛(wèi)王[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7 王國富;;論《巴爾塔斯畫院》[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8 李玉穎;;?思{的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說《喧嘩與騷動》[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9 陳新宇;;蘇聯(lián)小說非英雄化主題的演變[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張娟利;;論辛西婭·歐芝克小說《微光世界的繼承者》中的逃亡者形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宏安;《大西島》的魅力[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榮欣;心靈深處的群魔[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3 孫生;首部涉及天體生物學的小說引進中國[N];人民日報;2006年
4 季劍鋒 書評人;看,,里面是空的[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5 海飛;拐彎之處就是黑夜[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6 李公昭;“我對戰(zhàn)爭有信念”[N];文藝報;2005年
7 蘭守亭;庫切的小說:是《福》而不是《敵人》[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馬婷;“沉默之子”的言說[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楊仁敬;走近美國后現(xiàn)代派小說[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劉恒濤;布克獎得主 喜歡在廚房寫作[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郎曉玲;十八、十九世紀中英鬼小說主題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光貞;夏目漱石小說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說中的熵[D];廈門大學;2003年
4 龐希云;“人心自悟”與“靈魂拯救”[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宏起;布爾加科夫小說的虛幻世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張薇;海明威小說的敘事藝術[D];蘇州大學;2003年
7 甘文平;論羅伯特·斯通和梯姆·奧布萊恩有關越南戰(zhàn)爭的小說[D];廈門大學;2003年
8 鄧中良;奈保爾小說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張生庭;沖突的自我與身份的建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王敬慧;永遠的異鄉(xiāng)客[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怡;縫合的百納被[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琳琳;《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陌生化藝術[D];天津外國語學院;2007年
3 彭娟;論俄國形式主義的“陌生化”[D];武漢大學;2005年
4 劉永莉;勞倫斯《兒子與情人》中的異化[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5 譚念;論托瑪斯·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發(fā)展歷程[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孫兵;讓自由展翅高飛——論艾瑞卡·瓊的小說《怕飛》中的女權主義思想[D];吉林大學;2004年
7 杜麗娟;永恒的求索[D];河北大學;2004年
8 鄧曉瑩;存在的深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宋炎;一個自語者的心靈世界[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馬威艷;維多利亞時代小說英語中的名詞所有格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79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57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