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的魅力——從《游戲》看拜厄特早期作品中的多重人物原型
本文關(guān)鍵詞: 拜厄特 游戲 原型 女藝術(shù)家 出處:《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拜厄特的第二部小說《游戲》反復(fù)使用的敘事策略和主題元素在其后期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證,這使得該作品的研究價值凸顯。小說中的女藝術(shù)家卡珊德拉.考伯特這一人物的塑造基于三重原型:古希臘神話原型人物卡珊德拉、"閣樓上的瘋女人"原型伯莎.梅森和被禁錮的原型人物"夏洛特女士"。從三重原型視角對《游戲》進行解讀有助于探討拜厄特在早期作品中對女性藝術(shù)命運的關(guān)注。
[Abstract]:Byatt's second novel, Game, is a reused narrative strategy and theme elements that can be confirmed in his later works. This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e novel. The female artist Cassandra Corbert in the novel is based on a triple archetype: the archetype of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Cassandra, and Bertha, the archetypal of "crazy woman in the attic" Mason and the imprisoned archetypal character Ms. Charlotte. Reading Game from a triple archetypal perspective helps to explore Byatt's focus on the fate of female art in his early works.
【作者單位】: 泰山醫(yī)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英國當(dāng)代‘編史元小說’研究”(12YJA752018) 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計劃項目“拜厄特文學(xué)批評理論與小說藝術(shù)研究”(J10WD14)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顯文;評A.S.拜厄特的《占有》[J];外國文學(xué);1998年05期
2 旭林,李春芳;神話原型對《奧賽羅》的解讀[J];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2001年04期
3 王瑋;現(xiàn)代與遠古的對話——論《紫色》中的灰姑娘原型[J];山東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3期
4 劉澤江;試析《老人與!返脑团c哲理[J];唐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3期
5 康建兵;;《送冰的人來了》與《圣經(jīng)》原型[J];齊魯藝苑;2006年04期
6 譚杉杉;;論?思{小說中的圣經(jīng)人物原型[J];世界文學(xué)評論;2006年02期
7 邵練煉;;《浮士德》中《圣經(jīng)》原型的歸化和異化[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3期
8 海光增;;論“湖畔詩人”華茲華斯的悲情女性觀[J];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3期
9 李若愚;;論《納尼亞傳奇》的游戲世界[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舒坦;;納博科夫遺作《勞拉的原型》引進[J];文學(xué)教育(上);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清榮;;《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符夏鷺;;《一個女人》的失敗人生[A];外語語言教學(xué)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xué)會第十次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伊藤清司;夏宇繼;;桃太郎的故鄉(xiāng)[A];域外民俗學(xué)鑒要[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波;淘氣:小孩子與大人“角逐”的游戲[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2 安武林;游戲的規(guī)則[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李福秀;文學(xué)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原型[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張蕓;納博科夫的“小團圓”[N];東方早報;2009年
5 程倩;天才拜厄特與她的魔書《占有》[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江雨;奧菲利亞或有原型[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7 ;傳世名著中,主人公多有真實原型[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8 李保杰;從哭泣到憤怒吶喊[N];文藝報;2009年
9 王濱濱;玻璃球游戲[N];中華讀書報;2002年
10 云也退;原型級私人偵探[N];東方早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愛琴;A.S.拜厄特小說中的性別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2 劉國枝;威廉·?思{荒野旅行小說的原型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年
3 李志強;索洛古勃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神話主題[D];黑龍江大學(xué);2005年
4 王曉燕;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5年
5 陳博;博爾赫斯文學(xué)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6 侯素琴;埃里!P斯特納早期少年小說情結(jié)和原型透視[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7 鄭永旺;空靈的世界 恍惚的真實[D];黑龍江大學(xué);2006年
8 杜麗麗;“新維多利亞小說”歷史敘事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2年
9 詹春花;黑塞與東方[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楊玲;《堂吉訶德》中的“二重奏”—論其宗教色彩與世俗因素[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盧姍;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原型結(jié)構(gòu)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2 吳維;《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悖論式拯救[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3 吳榮蘭;勞倫斯主要小說的圣經(jīng)原型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4 霍月紅;靈魂背后的黑洞[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5 梁淑美;追尋精神家園—評《雨王漢德森》[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6 倪儉;試論《啊,,拓荒者!》和《我的安東妮亞》中的女性神話原型[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4年
7 舒麗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成長之旅[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叢長宏;“美國夢”與宗教意識[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07年
9 張曉榮;論艾略特作品中的斯威尼形象[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10 羅玉紅;多重自我下的文學(xué)想象[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531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53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