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與整合:從20世紀中國文學史到20世紀漢語文學史——兼論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意義和價值
本文關(guān)鍵詞:越界與整合:從20世紀中國文學史到20世紀漢語文學史——兼論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意義和價值 出處:《江漢論壇》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世紀中國文學史 世紀漢語文學史 百年海外華文文學
【摘要】:從20世紀中國文學史到20世紀漢語文學史,主要是空間上的"越界",從"文學的中國"這一空間"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在內(nèi)的"漢語的文學",在消解單一中心論中提供了一種顛覆、超越以往以線性時間線索篩選作家作品、文學事件的文學史敘述,從而產(chǎn)生文學史敘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徑的文學史敘述,由此完成的文學史整合會凸現(xiàn)百年中華民族文學的價值,也會顯示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在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性,語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復(fù)華人/中國人認知的"整體性",現(xiàn)代中華民族文學的經(jīng)典化等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Abstract]: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mainly "across the border" in space. From the space of "China of literature" to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including the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of a hundred years, it provides a kind of subversion 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monocentric theory. Beyond the past, the writer's works are screened with linear time clues, and the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of literary events is narrated, thus the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are produced, and a multi-path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is formed. Thus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ry history will highlight the value of the century-ol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will also show the modernity and language inclusiveness of the century-ol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sharing in repairing the "integrity" of Chinese / Chinese cognition and the classic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百年海外華文文學(整體)研究”(項目編號:11AZD063)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I106
【正文快照】: 一1994年,我讀到孔范今先生起草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大綱》,很興奮地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文學史思路,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與約我撰寫的臺灣、香港文學有關(guān)。時至今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著作為了避免“缺失”,也列入了臺灣、港澳文學,但往往單獨列出一章講述臺灣、港澳文學,在“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衍德;從民族解放運動到民族分離浪潮——20世紀東南亞民族主義的角色轉(zhuǎn)換[J];東南學術(shù);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昌切;;現(xiàn)代進程中的民族與國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菅志翔;;“族群”:社會群體研究的基礎(chǔ)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王云龍;;泛民族主義的悖論——以19世紀泛斯拉夫主義與俄土戰(zhàn)爭為例[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4 喬印偉;;試論海外排華中的經(jīng)濟因素[J];八桂僑刊;2008年04期
5 原晶晶;張云昊;;當代民族立義視角下的民族、族性與政治[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1期
6 茹瑩;;凡爾賽體系與東歐民族關(guān)系[J];濱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李渤;民族心理對國家對外政策的影響[J];長白學刊;2004年05期
8 劉翠玉;;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民族認同[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曠新年;;20世紀中國文學與個人、家、國關(guān)系的重建[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白楊;在科學發(fā)展觀下黨的民族政策趨向[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05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鄭s,
本文編號:1437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3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