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敘事文學(xué)里的存在主義思想初探
本文關(guān)鍵詞:意大利敘事文學(xué)里的存在主義思想初探 出處:《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存在主義 意大利小說 皮蘭德婁 斯維沃 莫拉維亞
【摘要】:存在主義哲學(xué)是興起于二十世紀(jì)初期的哲學(xué)流派,它將人的非理性的意識活動當(dāng)作最本質(zhì)的存在,并作為全部哲學(xué)的出發(fā)點(diǎn),深入探討人的存在與客觀世界的矛盾關(guān)系,構(gòu)成人本主義學(xué)說重要的一脈。存在主義思想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存在主義特指上世紀(jì)二戰(zhàn)前后涌現(xiàn)出來的以薩特、加繆為代表的人文主義存在主義,但廣義上的存在主義也包括祁克果的神學(xué)存在主義、馬丁·海德格爾的泛神論存在主義以及后來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甚至可以說有多少個(gè)存在主義思想家就有多少個(gè)存在主義。但所有這些“存在主義”都有一個(gè)共同點(diǎn),那就是:以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為出發(fā),探討人的生存境況,認(rèn)為人的存在是偶然的、荒誕的,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脆弱的、不可靠的,人生而在世面臨無法解除的精神危機(jī),深受孤獨(dú)、焦慮、空虛情緒的困擾。 基于以上理論,本文剖析了意大利敘事文學(xué)里的廣義存在主義精神,以淺入深,通過小說這種通俗淺顯的文體解讀深?yuàn)W玄妙的存在主義思想,探究意大利文化背景下對“人的存在”這一問題的深層次解讀。按照解釋學(xué)現(xiàn)象學(xué)的研究方法,本文選擇了皮蘭德婁、斯維沃、莫拉維亞三位大師的一到兩部代表作(分別是《已故的帕斯卡爾》;《澤諾的意識》;《冷漠的人》和《無聊》)進(jìn)行深入分析,抓住存在主義精神內(nèi)涵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剖析這種負(fù)面情緒的本體論原因,總結(jié)出存在主義思想在一戰(zhàn)以前、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以及二戰(zhàn)以后三個(gè)不同時(shí)期的發(fā)展和變化,引申出二十一世紀(jì)的今天,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下,,社會上的人文情懷日益寡淡,導(dǎo)致存在主義精神危機(jī)非但不曾解除反而更加嚴(yán)重的事實(shí),并提出解決方案,為引導(dǎo)當(dāng)代人走出精神危機(jī)給出了一點(diǎn)啟示,那就是:要以適性恬淡的心態(tài)去應(yīng)對生活難題,只有以幽默感和耐心去面對生活的紛擾才能贏得內(nèi)心的平靜,才能做到老子所說的“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Abstract]: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 is a philosophical school that arose 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It regards the irrational consciousness activity as the most essential existence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whole philosophy. To probe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ism. Existentialism is divided into narrow sense and broad sense. Existentialism in a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humanism existentialism represented by Sartre and Camus around World War II in 0th century, but the existentialism in a broad sense also includes the theological existentialism of Qi Keguo. Martin Heidegger's pantheistic existentialism and later existentialist Marxism. It can even be said that as many existentialist thinkers as many existentialism, but all these "existentialism"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at is: based on the irrational activitie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is accidental, absu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fragile, unreliable, and life is faced with an inextricable spiritual crisis, deeply lonely and anxious. The vexation of emo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talian nar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spirit of broad existentialism, in order to shallow into the depth, through the novel this popular and superficial style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found and mysterious existentialism though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man" in the context of Italia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of hermeneutics, this paper chooses Pilandello and Svivo. One or two masterpieces of the three masters of Moravia (the late Pascal); Zeno's consciousness; The "indifferent people" and "boredom")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grasp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the spirit connotation of existentialism, analyze the ontological reasons of this negative emotion, and sum up the existentialism thought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and the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extend to today in 21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in the society become increasingly weak. The fact that the existentialist spiritual crisis has not been lifted, but is more serious,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for guiding contemporary people out of the spiritual crisis to give a little enlightenment. That is: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life with an apathetic attitude, only with a sense of humor and patience to face the troubles of life can we win the inner peace and achieve what Laozi said, "return to the root of quiet." Jing said that he had orders again. He said that he was often appointed, and that he knew Chang Yue Ming. He did evil without knowing what was often. Knowing Chang Rong, Lord Yung Nai-kung, Gong Naiquan, the whole day, the heaven was the Tao, the Tao was long, and his body was not perilous. "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546.074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斌;評存在主義對人生情態(tài)的分析[J];社會科學(xué)輯刊;1986年03期
2 魏金聲;評馬塞爾對薩特虛無主義的批判[J];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bào);1991年01期
3 黃明娣;試析馬克思與存在主義關(guān)于“人”的問題思考的深層一致性[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3期
4 韓玉群;論索爾·貝婁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存在主義[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4年03期
5 蘇玲;俗人·惡人·野人——從《月亮和六便士》女性形象的存在主義解讀看毛姆婦女觀[J];攀枝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4年03期
6 陸漢軍;韋茂斌;;論魯迅《野草》中的存在主義[J];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7年09期
7 曹晶晶;;《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存在主義解讀[J];科技信息(學(xué)術(shù)研究);2007年31期
8 劉世洋;;從存在主義看陳染的孤獨(dú)體驗(yàn)[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2007年06期
9 龐弘;;籠中之舞——論金基德電影中的存在主義精神[J];電影文學(xué);2008年05期
10 辛迎陽;;從薩特的存在主義分析《夏洛的網(wǎng)》[J];考試周刊;2008年2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凱;;存在主義對現(xiàn)代社會個(gè)案工作的啟示[A];福建省社會學(xué)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紀(jì)如曼;;始終“親密”著,卻從未“聯(lián)姻”——薩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guān)系述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dāng)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湯銘;;局外人:一場倫理之辯[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紀(jì)如曼;;始終“親密”著,卻從未“聯(lián)姻”——薩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guān)系述評[A];當(dāng)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5 王莉;李抗;;西方心理學(xué)的人文主義研究模式[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xué)學(xué)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金丹元;;深入思維層次比較中西藝術(shù)[A];時(shí)代與思潮(7)——20世紀(jì)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7 許為勤;;別爾嘉耶夫哲學(xué)的內(nèi)在超越及歸宿[A];“哲學(xué)、宗教和科學(xu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吳颯;;迷霧、虛無與存在——堂米格爾·烏納穆諾及其《迷霧》[A];對外貿(mào)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二期)[C];1993年
9 方玨;;主奴關(guān)系與承認(rèn)——論女性主義哲學(xué)的辯證方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dāng)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曹萬生;;80年代:新時(shí)期文學(xué)的邏輯起點(diǎn)[A];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會第十四屆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宋學(xué)智;探尋存在主義在中國的“存在”軌跡[N];中華讀書報(bào);2005年
2 雷頤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重溫薩特[N];經(jīng)濟(jì)觀察報(bào);2007年
3 記者 吳云;特立獨(dú)行的存在主義大師薩特[N];光明日報(bào);2005年
4 ;存在主義哲學(xué)代表人物[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bào);2006年
5 編譯 粟周熊;存在主義促使自殺者增多[N];北京科技報(bào);2005年
6 趙丹霞(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成也憂愁,敗也憂愁[N];中國圖書商報(bào);2006年
7 甘易;可稱為邏輯存在主義的一種新哲學(xué)[N];中國郵政報(bào);2003年
8 孫先科;比較文學(xué)研究的新收獲[N];中華讀書報(bào);2000年
9 吳岳添;《加繆全集》:提醒關(guān)注加繆的思想和作品[N];中華讀書報(bào);2003年
10 同濟(jì)大學(xué)歐洲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 高宣揚(yáng);西蒙·德·波伏娃:使法國文化散發(fā)出女性智慧的芳香[N];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瓊;保羅·奧斯特的追尋:在黑暗中尋找自己的位置[D];廈門大學(xué);2009年
2 陳連豐;艾麗絲·默多克哲理小說中的薩特存在主義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3 苗愛芳;分歧之辯: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4 張濤;諾曼·梅勒的存在主義及其前期小說主題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5 白玉華;三種視角分析塞繆爾·貝克特戲劇中的沉默藝術(shù)[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8年
6 關(guān)士禮;師陀鄉(xiāng)土小說新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7 朱立立;論臺灣現(xiàn)代派小說的精神世界[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2年
8 高建華;庫普林小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9 李匯;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戲劇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10 薛晶;薩特戲劇的情境研究[D];上海戲劇學(xué)院;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衛(wèi)林;荒誕與異化:哈金《等待》和《自由生活》的存在主義主題探析[D];廣東商學(xué)院;2011年
2 翁姍姍;《你好,憂愁》中的存在主義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吳正鋒;沈從文:存在的危機(jī)與生命的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4 張波;存在主義人生哲學(xué)透析[D];延邊大學(xué);2004年
5 李恩寧;論《還鄉(xiāng)》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義特征[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4年
6 何小溪;論方方小說的存在主義意識[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7 陳衍媛;意大利敘事文學(xué)里的存在主義思想初探[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8 龔梅;“憤怒的青年”派的創(chuàng)作思想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9 張純;在矛盾中重生[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邢雅范;山不過來,我就過去[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本文編號:1431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3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