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酷兒理論角度解讀《父親的微笑之光》
本文關鍵詞:從酷兒理論角度解讀《父親的微笑之光》 出處:《蘭州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艾麗斯·沃克在1998年出版的《父親的微笑之光》中探討了女同性戀、性愛與靈魂、靈與肉的沖突等話題,被文學界評論為沃克最為色情的一部作品,同時也被不少學者誤認為是一部為女同性戀搖旗吶喊的宣言書。 本文擬運用酷兒理論來分析這部小說,研究作品蘊含的深刻的人文主義關懷和積極意義。首先,本文從酷兒理論學家巴特勒的“表演”理論出發(fā),通過質疑異性戀機制的基礎: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傾向的固定關系來分析文本中的同性戀對異性戀的解構;并以?抡撟C的性是一個被建構的經(jīng)驗范疇為基本論點,探討了這種同性之愛作為一種姐妹情誼被建構的歷史文化原因。其次,本文圍繞“社會性別”關于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表演為中心,分析了小說中“酷兒”的女性形象身上體現(xiàn)的“男性氣質”和“雌雄同體”等特點,挑戰(zhàn)了固定的女性身份的必要性,對性別的內在能力、本質或身份提出質疑,從而打破“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對立,顛覆了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本質的理解。最后,本文闡釋了文本中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的解構和重新建構,總結了酷兒理論視角下對沃克婦女主義文本重新解讀的新意義,指出這是一部宣揚兩性平等,人類和諧共處的宣言書,它表達了沃克對人類完整生存所寄予的大融合、大和諧、大一統(tǒng)的美好期望。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璐;被解構的男性主體——《苔絲》中安吉爾形象的女性主義解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張字;;美國黑人女性雙重身份的尋回——論《紫顏色》主人公的覺醒歷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3 伍娜;;女性主義文學的未來——“雙性人格”——讀伊萊恩·肖沃爾特《荒原中的女權主義批評》有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4 陳術穎;;女人的戰(zhàn)爭——男人的風景——解讀蘇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閻楨;;貝婁作品的女性主義批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徐芳芳;;論現(xiàn)代女性文學性別體認和自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7 聶曉戌;;父權文化的犧牲品——從文化視角淺析珍妮姑娘的悲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吳海燕;;蘇珊的尋找自我之旅——《到十九號房》的女性主義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琳琳;;沈從文筆下都市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權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呂雪;;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小說《小姨多鶴》中的“姐妹情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徐慶;;《家庭教師》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王晶;劉彥U,
本文編號:1350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5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