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中的倫理困境與救贖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7-12-26 00:08
本文關鍵詞:《荊棘鳥》中的倫理困境與救贖之路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考琳·麥卡洛 《荊棘鳥》 拉爾夫 梅吉 文學倫理學批評 精神分析學批評 倫理困境 救贖之路
【摘要】:《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最負盛名的小說,創(chuàng)作于20世紀后半期,講述的是20世紀初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克里利家族傳奇式的家世史。這部小說自1977年在美國出版后銷售量就超過一千萬冊,不僅走紅美國,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曾與《教父》、《愛情故事》、《洪堡的禮物》等被《時代》雜志列為十大現(xiàn)代經(jīng)典作品。但是,就是這樣一部風靡全球、深受讀者喜愛的書,在評論界卻備受冷落,近年研究者們雖然對其認識不斷加深,也在不斷地挖掘其價值,然而,在眾多的研究文章中,能真正涉及小說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層意義的不多,對這部家世史中所呈現(xiàn)的各種倫理關系,尤其是倫理困境和救贖之路缺乏應有的關注。因此,本文將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兼及精神分析批評法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并深入考察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的倫理傾向和作品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挖掘作品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論文共包括五個部分: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考琳·麥卡洛的生平、創(chuàng)作情況及作品內(nèi)容,分析和梳理了國內(nèi)外關于考琳·麥卡洛的研究現(xiàn)狀,并提出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為三節(jié),主要從弗蘭克、梅吉和拉爾夫三個人入手,通過分析他們所面臨的倫理困境來探討了他們在親情和愛情上所經(jīng)受的倫理道德考驗及倫理身份的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悲劇。其中,第一節(jié)分析了弗蘭克的倫理困境,即弗蘭克的“戀母情結”及其與父親的沖突;第二節(jié)分析了梅吉的倫理困境,即梅吉為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做出的種種選擇及倫理身份的改變;第三節(jié)分析了拉爾夫的倫理困境,即拉爾夫在做出艱難抉擇之后仍欲罷不能,欲愛亦不能的心靈折磨。 第二章分為三節(jié),主要分析拉爾夫和梅吉偷吃“禁果”、違背了宗教和社會倫理規(guī)范后所遭受的懲罰,以及他們?nèi)绾瓮ㄟ^兒子戴恩和女兒朱絲婷獲得救贖。同時還探討了帕迪一家順其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的救贖,以及作者對人類的希冀。其中,第一節(jié)分析了拉爾夫在獲罪之后的救贖之路,即替罪羊戴恩的獻身精神和拉爾夫在兒子戴恩死后的反省及其以死贖罪之路;第二節(jié)分析了梅吉在受到懲罰后的救贖之路,即梅吉在戴恩死后的反思,及其在基督的感召之下通過關愛女兒朱絲婷,使其獲得幸福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倫理回歸;第三節(jié)探討了帕迪一家順其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的救贖,即帕迪一家與世無爭的生活態(tài)度和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第三章分為兩節(jié),主要探討的是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對考琳·麥卡洛的影響及考琳·麥卡洛對基督教的批判與繼承?剂铡溈逋ㄟ^對《荊棘鳥》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的關注和自身在作品中體現(xiàn)的宗教意識和倫理傾向,表明了作者在對天主教禁欲主義進行批判的同時也對其宗教倫理有不同程度的認同。其中,第一節(jié)探討了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影響及這種影響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第二節(jié)探討了考琳·麥卡洛對基督教的批判與繼承,即考琳·麥卡洛對天主教禁欲主義及宗教戒律的虛偽的批判,對“罪”和救贖思想的繼承。 結語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和升華,彰顯小說的文化內(nèi)涵。在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作者對基督教禁欲主義和教會偽善的批判,也看到了作者對基督教中罪的思想和救贖力量的重視;看到了她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探索所帶給人們的啟發(fā);同時,對帕迪一家順其自然人生態(tài)度的描繪也表明了她對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作者的這種對社會和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懷,對宗教戒律與人的天性間的矛盾的深刻揭露,對人類在苦難與犧牲的旅程中勇敢前行的品格的謳歌,以及對人類如何超越人性弱點以獲得幸福的啟示,使《荊棘鳥》具備了博大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這就是它一經(jīng)發(fā)表便引起人們的共鳴,成為至今仍為讀者喜愛的暢銷書的根本原因。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611.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祖蓮,王榮富;生命的贊歌——解讀《荊棘鳥》中戴恩的替罪羊形象[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李哲練;試論《荊棘鳥》的對照藝術[J];武陵學刊;1995年02期
3 王本朝;論宗教文化對西方文學悲劇意識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4 趙朝霞;;罪惡與救贖——試析《紅字》中的基督教文化精神[J];科技風;2008年03期
5 陳秀敏;“人性”與“神性”的抗爭——從《巴黎圣母院》、《紅字》、《荊棘鳥》看西方宗教下的愛情悲劇[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6 劉泓;;《荊棘鳥》中德羅海達意象分析[J];名作欣賞;2008年18期
7 董良和;;只是一瞬——《荊棘鳥》中的愛與命運[J];名作欣賞;2011年33期
8 趙雪瑩;人性在神殿上掙扎——談三部外國作品中的教士形象[J];名作欣賞;1997年01期
9 田少虹;馬一夫;;從《荊棘鳥》的癥候探尋考琳·麥卡洛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曹國輝;;《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1335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3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