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的文學魅力賞析
本文關鍵詞:《飄》的文學魅力賞析
【摘要】:傅東華先生譯介的《飄》,用練達的文字、詞語、句式,鋪陳出了充滿魅力的文學意境。全書不論是華美流暢的語言描寫,還是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讀過之后令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本文從藝術感覺、文學技巧、審美情趣三個角度切入,多維度展現(xiàn)《飄》的文學魅力。
【作者單位】: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教學聚焦理念學語言繼承文學術引言本文從人物形象翻譯研究的角度,解讀了傅東華漢譯《飄》中人物形象的中國化翻譯特色。其作品最難能可貴的是貫穿了全線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點,對女性曲折命運的關切及對自由的追求。也因為傅東華的文學修養(yǎng),更使得作品表現(xiàn)出了一種強大的文學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春霞;;歸化與異化的完美結合——評傅東華譯作《飄》[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2 史小平;;從傅東華譯的《飄》來看目的論的適應性[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何德紅;;詮釋學與翻譯研究:理論梳理與問題反思[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瑞珍;;理解與關聯(lián)翻譯的本質特征[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駱雯雁;;功能主義目的論三準則對文學翻譯的適用性——以陸谷孫譯《戰(zhàn)前星期天》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3期
3 陳宋洪;;詮釋循環(huán)視域中翻譯研究范式的嬗變[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4 張思瑾;;詮釋學不同流派對翻譯學發(fā)展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09期
5 蔡瑞珍;;從視域融合視角看關聯(lián)翻譯的本質屬性[J];隴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何森梅;;傅東華《飄》譯本的翻譯技巧[J];黎明職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7 陸涓;;詮釋學不同流派對翻譯學發(fā)展的影響[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8 徐娟娟;;評傅東華譯作《飄》中的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9 張媛;;從解釋學視角解讀曾覺之翻譯思想[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10 俞森林;;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視角下的翻譯觀[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曹威;英譯《論語》的哲學詮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張曉梅;翻譯批評原則的詮釋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孫雪瑛;詮釋學視閾下的《聊齋志異》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章峗;從目的論看傅東華《飄》譯本的合理性[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2 張曉清;切斯特曼翻譯規(guī)范視野下《飄》的中譯本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方舒楊;目的論視角下傅東華《飄》譯本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4 黃麗捚;多元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飄》兩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任霞;《飄》的兩個中譯本的文化差異對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萬姍;從闡釋學視角看Death of a Salesman的兩個中譯本[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雯;從闡釋學角度比較兩位譯者漢譯《夜色溫柔》[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魏星妮;目的論觀照下的《孟子》英譯研究[D];江南大學;2013年
9 王亞琳;傅東華《飄》譯本中譯者主體性的操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10 胡鑫輝;從模因論視角看Gone with the Wind中文化詞的翻譯[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段自力;翻譯目的論介評[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文軍,高曉鷹;歸化異化,各具一格——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評價《飄》的兩種譯本[J];中國翻譯;2003年05期
3 仲偉合,鐘鈺;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J];中國翻譯;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潔;;市場經濟與文學魅力[J];文學自由談;1993年04期
2 闞小琴;審美感情對顯示文學魅力的作用[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馮仲平;;對文學魅力的一種探究[J];南方文壇;2006年04期
4 闞小琴;文學魅力探幽[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5 李宇;;淺析紅色的文學魅力[J];社科縱橫;2011年09期
6 羅曉非;;民俗與文學魅力[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王佳音;;川上弘美之文學魅力[J];學術交流;2013年06期
8 顧向東;;軍事劇熱播,軍事文學魅力依然[J];全國新書目;2009年13期
9 王浩;;偏頗的偶感(二則)[J];詩刊;1989年09期
10 鄒祖興;;憂患意識與文學魅力[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石在;;《徐霞客游記》的文學魅力[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季;非虛構的文學魅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2 閻純德;文學魅力與散文精神[N];文藝報;2012年
3 王曉俊;簡評譯著《征服世界的人——成吉思汗》[N];內蒙古日報(漢);2010年
4 特派記者 姚貞;中希作家與讀者共享文學魅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5 泓峻;作者的退隱與當代文學魅力的下降[N];文藝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敏;讀圖時代:文學魅力長存[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51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25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