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過濾的克隆人——《千萬別丟下我》人物性格及命運解析
本文關鍵詞:被過濾的克隆人——《千萬別丟下我》人物性格及命運解析
更多相關文章: 石黑一雄 《千萬別離開我》 弗洛姆 社會性格 社會無意識
【摘要】:石黑一雄的《千萬別離開我》自2005年出版以來,受到評論家的青睞,但對作品中人物為何不具任何反抗意識的質疑也得到很多人的共鳴。運用當代美國思想家埃里克?弗洛姆的社會性格和社會無意識理論,能較深入地解析作品中的人物,并對這一質疑做一種新的解答:人類根據需要,運用語言、邏輯學和社會禁忌等社會過濾器,在社會化過程中培育科技空間里的產品——克隆人的社會性格和社會無意識,導致他們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地接受人類對他們重要身體器官的攫取和凄慘命運的安排。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英語文學界享有盛譽的“布克獎”獲得者、被譽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的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文風細膩而優(yōu)美,作品表現出國際化的文化特質,蘊藏著極強的穿透力。為此,他的作品成為一部部“現代經典”。2005年4月,他的第六部長篇小說《千萬別丟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朱葉;趙艷麗;;無奈的哀鳴——評石黑一雄新作《千萬別棄我而去》[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2期
2 浦立昕;;馴服的身體,臣服的主體——評《千萬別丟下我》[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1期
3 郭國良;李春;;“宿命”下的自由生存——《永遠別讓我離去》中的生存取向[J];外國文學;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浦立昕;;馴服的身體,臣服的主體——評《千萬別丟下我》[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1期
2 賈莉;;重壓之下的風度:存在主義視角下的《芙蓉鎮(zhèn)》[J];電影文學;2008年22期
3 任艷;;《別讓我走》:拯救還是罪惡[J];電影文學;2012年07期
4 信慧敏;;《千萬別丟下我》的后人類書寫[J];當代外國文學;2012年04期
5 劉小嬌;;壓迫與被壓迫——透視《別讓我走》背后權力的隱蔽性[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6 步朝霞;;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生命的悖謬性[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萬梅;;存在與生命的自由選擇——論托尼·莫里森兩部小說中的薩特式存在主義思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朱小麗;;《別讓我走》: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鳴曲[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9 袁小明;;評《千萬不要丟下我》中的“自我欺騙”心理[J];譯林(學術版);2011年Z1期
10 桑翠林;;“人生而不平等”的極致演繹——《千萬別棄我而去》的物種身份問題探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紅麗;《千萬別丟下我》中的反烏托邦思想[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瓊;失落與追尋[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路璐;創(chuàng)傷、錯位與妥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張冬燕;克隆人藝術家—石黑一雄小說《千萬別丟下我》的藝術隱喻[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5 牛敏;論石黑一雄小說中的焦慮意識[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6 葉婷婷;尋找自我的精神之旅[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耿憲珍;作為“他者”的克隆人—《千萬別丟下我》中克隆人的身份問題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8 黃瑩;迫害還是保護:論石黑一雄作品《別讓我走》中的敘事判斷[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楊葵葵;扭曲的世界[D];河南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朱葉;趙艷麗;;無奈的哀鳴——評石黑一雄新作《千萬別棄我而去》[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2期
2 楊金才;;當代英國小說研究的若干命題[J];當代外國文學;2008年03期
3 楊金才;;當代英國小說的核心主題與研究視角[J];外國文學;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亞軍;;自由的雙重枷鎖——對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讀[J];世界文化;2006年03期
2 楚花花;;孤獨牽絆的“愛”[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黃秋曉;王宏威;;從弗洛姆的人性異化論來看格里高爾的異化[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2期
4 唐鵬;;掙扎與逃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36期
5 于波;;《金色筆記》中“自由女性”安娜夢的解析[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6 姬莉;;俄狄浦斯情結及其文學批評實踐諸問題[J];文學教育(中);2010年08期
7 李早霞;;危險的游戲還是叢林法則[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夏慧云;;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淺析奧康納的《好人難尋》[J];成才之路;2009年30期
9 唐岫敏;歷史的余音——石黑一雄小說的民族關注[J];外國文學;2000年03期
10 王嵐;公正地再現“他者”——簡評石黑一雄的《當我們是孤兒時》[J];外國文學;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白岸楊;;《白鯨》及其作者的宗教倫理觀分析[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燁;;用精神分析批評解讀《小鎮(zhèn)畸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暖暖;《愛的藝術》50周年全球紀念版上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琳;德拉布爾對理想精神境界的探討[D];黑龍江大學;2007年
2 張t熻,
本文編號:1227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22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