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理論在伍爾夫小說中的體現(xiàn)
本文關(guān)鍵詞:酷兒理論在伍爾夫小說中的體現(xiàn)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弗吉尼亞·伍爾夫 酷兒理論 性別身份 雌雄同體 同性戀 自由平等
【摘要】:弗吉尼亞·伍爾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是英國文壇的前衛(wèi)開拓者,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鋒人物。作為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驅(qū)性人物,伍爾夫的思想對后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仍得到女性主義者的廣泛關(guān)注。女性主義是伍爾夫思想的精髓。在她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無論小說,散文還是隨筆,都流露出她獨特的女性主義思想。說伍爾夫的思想獨特,是因為她雖然強調(diào)獨力的女性意識,宣揚女性獨特的價值,要求女性成為自己,但她并沒有試圖營造一種封閉的女性主義氛圍,而是呈現(xiàn)出了開放的趨勢。在強調(diào)女性要成為自己的時候,伍爾夫選擇的道路不是要切斷女性與曾經(jīng)一直壓迫、歧視她們的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要與導致女性喪失主體意識的男性之間斷絕關(guān)系,她要建立的女性主體是向社會現(xiàn)實、向歷史開放的,當然也是向男性開放的,是緊緊與社會現(xiàn)實、與男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伍爾夫關(guān)注女性的命運與生存境遇并且探索實踐著女性解放的理論和出路。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包括她對雌雄同體、女性之間友誼以及同性戀等當時社會較敏感的話題的理解。這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產(chǎn)生的酷兒理論不謀而合。向一切嚴格的分類挑戰(zhàn)的酷兒理論向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兩分結(jié)構(gòu)挑戰(zhàn),向男性和女性的兩分結(jié)構(gòu)挑戰(zhàn),向傳統(tǒng)的同性戀文化挑戰(zhàn)。這又與伍爾夫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相一致。本文探討多部伍爾夫小說中的思想與酷兒理論的不謀而合之處,重新檢視了伍爾夫關(guān)于性別身份、雌雄同體以及同性戀思想。揭示了伍爾夫反對非此即彼的分類方法,展示了她開放,自由平等的創(chuàng)作思想以及超越性別的人道關(guān)懷。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玉蔚;愛的選擇——解讀伍爾夫的小說《黑夜與白天》[J];名作欣賞;2003年08期
2 盛寧;關(guān)于伍爾夫的“1910年的12月”[J];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03期
3 馬小豐;伍爾夫小說的背景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張薇;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蘭守亭;論伍爾夫小說中的悲觀意識[J];天中學刊;2003年06期
6 武躍速;伍爾夫小說中的生命意義訴求[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茍麗梅;解讀伍爾夫《墻上的斑點》的思想蘊含[J];社科縱橫;2004年04期
8 程爽,孫冬;試析生活對弗吉尼亞·伍爾夫?qū)懽鞯挠绊慬J];學海;2004年04期
9 李曉文;;再論伍爾夫的婦女寫作觀[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10 袁素華;;論伍爾夫的“重要瞬間說”[J];當代文壇;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璐;;無韻詩章: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特質(zh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呂雪梅;;解話中畫,理文中紋 解讀伍爾夫《海浪》中的立體主義敘事實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陳靜;;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評弗·伍爾夫《達洛衛(wèi)夫人》的意識流技巧[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慧卿;德國總統(tǒng)懸而未決 伍爾夫能否如愿[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2 武炳新;流動著的伍爾夫[N];中國郵政報;2002年
3 本報駐柏林記者 柴野;德國總統(tǒng)麻煩大了[N];光明日報;2012年
4 楊莉馨;貝爾繪畫藝術(shù)對伍爾夫小說的影響[N];文藝報;2012年
5 本報駐柏林記者 王懷成;靚麗時尚的德國第一夫人[N];光明日報;2010年
6 ;《伍爾夫報告》與英國司法改革[N];人民法院報;2001年
7 劉鵬凱;充滿詩意的寫作[N];海南日報;2004年
8 柳已青;《伍爾夫傳》:凋零于水中的英格蘭百合[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9 閻立 孔德琴(作者單位分別為合肥工業(yè)大學、淮南師范學院);從《簡·愛》到伍爾夫[N];光明日報;2004年
10 本報駐德國記者 劉華新;伍爾夫當選德國總統(tǒng)[N];人民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紅梅;伍爾夫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蘇州大學;2006年
2 呂洪靈;情感與理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毛繼紅;尋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學;2002年
4 潘建;弗吉尼亞·伍爾夫:性別差異與女性寫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麗平;伍爾夫小說理論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愛琳;論伍爾夫意識流小說理論及創(chuàng)作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燕;論伍爾夫在《海浪》中的生態(tài)意識[D];山東大學;2012年
4 王慧;從賽普蒂默斯解析弗吉尼亞·伍爾夫[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杜揚晨;伍爾夫在《遠航》中矛盾的帝國主義情結(jié)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蔡瑋;失落中的探尋與懷疑[D];浙江大學;2010年
7 趙茜;伍爾夫小說的象征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亭亭;弗吉尼亞·伍爾夫新論[D];山東大學;2006年
9 李成鳳;尋求和諧[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許春芳;瘋狂及其隱喻[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39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3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