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的存在主義自由主題解讀
本文關鍵詞:《荊棘鳥》的存在主義自由主題解讀
【摘要】:考琳·麥卡洛(1937-)是二十世紀一位多才多藝的女作家,其作品涉及到歷史、醫(yī)學、文學等,她的醫(yī)生兼作家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在文學世界的與眾不同。她以獨特的視角在《荊棘鳥》這部家世小說中為我們展示了二戰(zhàn)后,一個遠離戰(zhàn)場的國家的風云變幻,博大精深的社會變遷和人性變化;深刻的描述了小說中不同角色經(jīng)歷了種種選擇和抗爭,在社會束縛和世俗偏見之下對自由的追尋之路。在創(chuàng)作中,考琳·麥卡洛既展示了人類自我生存發(fā)展的種種困境,又探討了實現(xiàn)自我、爭取自由的具體途徑。 本文從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中三個主要人物入手,結合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概念---自由、選擇和責任等等來分析造成人物如此結局的原因。薩特認為存在先于本質(zhì),即是人的“自我”決定自己的本質(zhì)。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個人意志作出“自由選擇”,這種人就等于丟掉了個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因此,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是絕對自由的。然而如同我們是自由的一樣,我們也同時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沒有選擇本身也是一種選擇,因此我們同樣要對此負責。 個人作為體現(xiàn)普遍本質(zhì)的存在者,所做出的自由選擇是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束縛的,這些因素包括外界因素的干擾、物質(zhì)利益的誘惑、個人內(nèi)心欲望的不滿足。本文著重以作品中三個不同人物為例,分析了對于自由的焦慮和渴望,在面對生活的抗爭中他們做出了不同自由選擇,自我迷失、懷疑、仿徨和抗爭等,分別向我們揭示了追求自由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不同的人生歷程。除此之外,考琳·麥卡洛還向我們揭示了在自由選擇中主體意識的重要性,即選擇自由是一種選擇的自主性,并且它時時刻刻存在于人所生活的處境中。同時,,對自由的追求必定會伴隨著對行動的責任,這種責任將是一種對個人同時也是對全世界應負的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道德責任。要想達到自由之路,必定要正視個人內(nèi)部缺陷,建構自身,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摒棄物質(zhì)誘惑,擺脫內(nèi)部欲望的掌控,這樣才能真正找到個人的存在價值。 通過對《荊棘鳥》自由主題的存在主義解讀,本文得出如下結論。人類要想追求真正的自由,是必須要以下兩點為基本條件的,第一,人是始終存在于有組織的處境中,不斷的做出各種選擇,且這種選擇絕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會牽涉到與之相關的所有人;第二,自由選擇是以人道主義精神為選擇依據(jù),是一種相對的、具有正義感的自由論,絕對不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自由。
【關鍵詞】: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 責任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611.074
【目錄】:
- Abstract5-7
- 摘要7-9
- Introduction9-17
- A. Colleen McCullough and The Thorn Birds9-10
- B. Literature Review and Writing Purpose of the Content10-13
- C. Brief Introduction to Freedom from Sartre’s Existentialist Concepts13-17
- Chapter One Losing Free Will17-27
- A. Enslavement by Outer World18-21
- B. Enslavement by Material Benefits21-23
- C. Enslavement by Inner Desires23-27
- Chapter Two Free Choices27-37
- A. The Self-loss in Free Choices: Ralph’s Disorientation of Inner Self27-29
- B. The Downfall in Free Choices: Marry Carson’s Self-suspicion29-32
- C. The Redeemer in Free Choices: Meggie’s Successful Pursuit of Freedom32-37
- Chapter Three Road to Freedom37-44
- A. Self-responsibility on Individuals and Others37-41
- B. Self-construction for Freedom41-44
- Conclusion44-45
- Notes45-47
- Bibliography47-49
- Acknowledgments49-50
- Academic Achievements5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慧;;安貝托·艾柯的小說敘事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2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獄——薩特的自由觀淺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閻國忠;;從生態(tài)學到哲學與美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段進義;;論消費主義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宮小兵;;什么是死亡:論海明威的死亡書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6 嚴俊;李江;;絕望的時空旅行——《五號屠場》的存在主義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劉丹丹;;當代工筆人物畫多元發(fā)展的再探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8 溫泉;;京派小說中的焦慮意識探微[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郭建;;用存在主義解讀悲劇《無期徒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陳鳳姣;;自由選擇的地獄——淺析《禁閉》中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余玉花;;生命價值的哲學辨析[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2 廖和平;;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淺析——兼論社會主義自由建設[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民族、民生、民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會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鄧志偉;;孟子的同心觀[A];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chuàng)新——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燕燕;梅洛—龐蒂具身性現(xiàn)象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3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暨南大學;2011年
4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5 馮旭洋;論教育“主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俏華;論我國榜樣教育中的道德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欣;師陀論[D];蘭州大學;2011年
8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貴祿;高地上的文學神話[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匯;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戲劇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13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1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