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文學書寫中的神性失落——康拉德《間諜》中的城市體驗
本文關鍵詞:倫敦文學書寫中的神性失落——康拉德《間諜》中的城市體驗
【摘要】:20世紀伴隨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類出現(xiàn)信仰危機、道德淪喪的神性失落現(xiàn)象。在康拉德小說《間諜》的倫敦城市文學書寫中表現(xiàn)了神性失落問題,它集中呈現(xiàn)在維爾洛克先生的店鋪、海德公園的一角、大使館駐地三個城市空間之中。倫敦城建過程中出現(xiàn)的城市與反城市現(xiàn)象、康拉德特殊的倫敦體驗是促成《間諜》小說表現(xiàn)神性失落的深刻原由。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神性失落 倫敦文學書寫 城市與反城市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世界文學史新建構的“中國化闡釋”(12AZD090)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1920年,康拉德在《間諜》出版12年后補寫一篇“作者序”,寫道:“我的故事發(fā)生在骯臟的環(huán)境里,而故事本身又是不道德的!盵1](p1)這個“骯臟的環(huán)境”正是英國倫敦,而當時的倫敦卻又享有“世界中心”、“世界大都市之首”的美譽。易言之,倫敦的文本書寫與倫敦的發(fā)展實際站在了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懷東;;歷史 現(xiàn)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江守義;敘事中的時序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殷明明;;技術進步與藝術的民主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劉明明;;書信體小說的獨特敘事魅力[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王真真;王菊麗;;對《小世界》寫作技巧的現(xiàn)實主義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6 李楊;;也說范妮·普萊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7 游檳菁;;《太陽照常升起》對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超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林瑞韜;;《黑暗的心》和《魯濱孫漂流記》的互文性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9 陳孝娥;;十九世紀前中西游歷小說散論[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蔣晶;劉軍艷;;論《間諜》中的道德內(nèi)涵[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賽力克布力;論新時期哈薩克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崔英姬;中韓家族小說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石健;靳以綜論[D];吉林大學;2011年
6 周小娟;探尋“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說主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苗變麗;新世紀長篇小說敘事時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馬玲麗;走向日常生活的詩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建國;審美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雅各布森詩學[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偉杰;敘事理論視閾下《一位女士的畫像》主題闡釋[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峰;超越“影響的焦慮”—論伊恩·麥克尤恩小說《贖罪》[D];湘潭大學;2010年
3 黃必輝;從《帕梅拉》看塞繆爾·理查遜的女性觀[D];湘潭大學;2010年
4 涂興鳳;論王蒙的《紅樓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曾秋霞;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蠅王》[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褚斐青;論奧斯丁小說的日常生活主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云云;宇宙·晶體·詩意[D];江南大學;2010年
8 宋楠;E.B.懷特的現(xiàn)實王國[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凝;金庸小說復仇主題的西洋化進程[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曉利;魯濱遜故事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振;;1940年代初延安保育困境的文學書寫[J];齊魯學刊;2011年01期
2 李美敏;;印度女性文學書寫探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任曉兵;;“五四”后文學書寫中“中國形象想象”發(fā)生的溯源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4 納張元;;邊地守望與文學書寫[J];山花;2013年06期
5 陳曉明;;“還鄉(xiāng)”的文學或文字——超越圖像霸權的文學書寫[J];長城;2004年02期
6 楊愛紅;;新媒體與文學書寫[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期
7 徐岱;范昀;;文學書寫與歷史記憶——當代中國小說個案批評三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劉揚忠;;遼朝“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文學書寫[J];華夏文化論壇;2007年00期
9 張偉;;礦山史的文學書寫——讀武翔《紅顏綠煤》[J];陰山學刊;2009年06期
10 李萌昀;;性別變亂與文學書寫——隆慶二年山西男子化女事件的敘事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郝明工;;簡論二十世紀上半葉巴蜀作家群的區(qū)域文學書寫[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裴媛媛;文學書寫要堅守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2年
2 王宏甲;人民始終是文學書寫的主題[N];文藝報;2012年
3 姚蓮瑞;用文學書寫歷史[N];光明日報;2013年
4 山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 李掖平;扎根齊魯大地的文學書寫[N];光明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黨云峰;“中國夢”需要多民族文學書寫[N];中國文化報;2013年
6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白燁;宏觀話題的文學書寫[N];光明日報;2014年
7 楊獻平;鄉(xiāng)村文學書寫的兩個層面[N];河北日報;2014年
8 汪守德;面向深藍的文學書寫[N];文藝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何晶;泰州研討“里下河式的文學書寫”[N];文學報;2013年
10 李炳銀;執(zhí)政與善政者榜樣的文學書寫[N];山西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賴英曉;饑餓敘事的意識形態(tài)建構[D];上海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白佳佳;舊天津的文化形態(tài)與文學書寫[D];西南大學;2012年
2 蘇穎;新時期至新世紀關于“三年災荒”的文學書寫[D];安徽大學;2013年
3 龔小妹;汶川地震文學書寫[D];安徽大學;2014年
4 唐文婷;極權下生存困境的文學書寫[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5 吳奇;論“屈原話題”與前漢士人的“不遇情結”[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91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9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