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恩美小說中的空間政治
本文關鍵詞:譚恩美小說中的空間政治
【摘要】:作為當代華裔美國文壇的一位先驅,譚恩美絕對有理由受到該領域研究的關注和重視。其作品感情細膩、內涵豐富、結構緊湊,因而總能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她的幾部作品都探討了宿主文化中的母女關系,盡管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是譚恩美做到了自出機杼,新意疊出。在看似其樂融融、快樂祥和的家庭生活的描述背后,是新一代移民與老一代移民之間迥然不同的生活觀念,傳達出文化沖突和斗爭的深刻內涵。人物身份的認同跨越了時間、空間、國別的界限。對于在種族和異國文化中夾縫生存的華裔群體,,其身份危機不僅表現(xiàn)在族裔、性別、文化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空間的建構上,以此獲得主體性。 譚恩美小說中的“空間”融合了列斐伏爾“空間三一論”中的三大環(huán)節(jié),即“空間表征”、“表征空間”和“空間實踐”,三者相互作用,緊密關聯(lián)�?臻g不再是靜態(tài)存在,而是動態(tài)地體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呈現(xiàn)精神與社會關聯(lián)。因此,借助列氏的空間理論細致分析文本中的“空間”細節(jié),在全新闡釋的基礎上,力求得出新穎、獨特的結論,豐富對譚恩美作品的思考研究。由于譚恩美每部作品中都有獨特的空間布局,因此論文主體部分圍繞“空間”展開,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論述,分別是族裔空間突破、性別空間爭奪、家園文化空間表征,現(xiàn)實與歷史的時空交錯,詳細闡述作品中的空間意識。以文本為單位,橫縱交錯地進行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文本內部和文本之間的空間關系,深入了解作品中展現(xiàn)的空間詩學和空間政治。第一章作者將關注浸潤在生存空間中的空間實踐和斗爭。該部分擬從族裔角度切入,探討種族關系如何通過社會空間來體現(xiàn)。通過分析母女的一系列空間實踐和努力,探索華裔個體如何實現(xiàn)自我認同,獲得應有的空間。第二章為性別空間之爭。性別因素被糅合在文本中,構建著性別空間秩序。本章將關注女性在父權陰影下的生存困境,其身體空間的斗爭,以及為尋求空間在場所付諸的努力。第三章是家園空間文化表征。在此,家園不再是一個由地理位置所定義的沉默體,而是與文化密碼、民族身份等緊密關聯(lián)。對于空間的訴求實質上是對于“根”的追尋。第四章則將關注點放在多種元素之上,包括記憶、歷史、現(xiàn)實等,多種元素交織,共同構筑模糊的時空概念。通過探究這些復雜的成分,我們可以管窺華裔群體在異質文化中的荒謬存在。最后是結論部分,將全面概括本課題的基本內容,從空間角度管窺譚恩美為解決多重空間問題所進行的思考和探索,總結作品中的空間政治。從族裔、性別、文化、記憶等維度去觀察并挖掘空間所蘊含的巨大動力,揭示空間的社會構想性,為弱勢群體改變空間位置、實現(xiàn)空間訴求、調整空間關系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空間三一論 族裔 性政治 家園 記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28
- A. Thesis Statement9-12
- B. Theoretical Framework12-21
- 1.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turn"12-17
- 2. Lefebvre's "spatial triad"17-21
- C. Literature Review21-28
- Chapter 1 Breakthrough of Ethnic Space28-41
- 1.1 Social space of Chinese-American community29-30
- 1.2 Spatial practice of the immigrant mothers: construction of liminal space30-34
- 1.3 Spatial struggle of young Chinese immigrants: anxiety over ethnic identity34-41
- Chapter 2 Contest for Gendered Space41-60
- 2.1 Marginalized "other" space of women41-49
- 2.1.1. An-mei Hsu's mother in The Joy Luck Club43-45
- 2.1.2. Winnie Jiang in The Kitchen God's Wife45-47
- 2.1.3. Precious Auntie in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47-49
- 2.2 Accomplices to the male-donimated system49-51
- 2.3 Body politics51-55
- 2.3.1 Spatial politics of female body51-54
- 2.3.2 Resistance of body politics- bodily spatial practices54-55
- 2.4 Family spac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55-60
- Chapter 3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Homeland Culture60-76
- 3.1 Nostalgia for the motherland60-63
- 3.2 Cultural representation63-65
- 3.3 Cultural codes65-72
- 3.3.1 Confucian philosophy66-67
- 3.3.2 Mah jong gathering67
- 3.3.3 Moon Festival67-68
- 3.3.4 Chinese Zodiac68-69
- 3.3.5 Feng Shui beliefs69-70
- 3.3.6 Five Elements theory70-72
- 3.4 Root exploration72-76
- Chapter 4 Interwoven Time and Space76-87
- 4.1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76-78
- 4.2 Memory and silence78-80
- 4.3 Chronotope in the novel80-87
- Conclusion87-90
- Bibliography90-93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璐;被解構的男性主體——《苔絲》中安吉爾形象的女性主義解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葉永勝;;系列組合體長篇敘事結構體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張字;;美國黑人女性雙重身份的尋回——論《紫顏色》主人公的覺醒歷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4 吳君;;論《玉杯》文本敘事空間的建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5 伍娜;;女性主義文學的未來——“雙性人格”——讀伊萊恩·肖沃爾特《荒原中的女權主義批評》有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6 陳術穎;;女人的戰(zhàn)爭——男人的風景——解讀蘇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康利榮;;他鄉(xiāng)的名分,故鄉(xiāng)的誤讀——淺談譚恩美的《喜福會》中的“東方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閻楨;;貝婁作品的女性主義批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9 徐芳芳;;論現(xiàn)代女性文學性別體認和自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聶曉戌;;父權文化的犧牲品——從文化視角淺析珍妮姑娘的悲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徐慶;;《家庭教師》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王晶;劉彥U
本文編號:10712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7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