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的技術理性和統(tǒng)治的邏輯
本文關鍵詞:《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的技術理性和統(tǒng)治的邏輯
更多相關文章: 菲利普·迪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技術理性 統(tǒng)治
【摘要】:發(fā)表于1968年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是美國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深受讀者和評論家的喜愛。這部作品完成的年代正值美國反文化運動方興未艾之時,作者迪克對這群叛逆的青年人報以了極大的同情。巧合的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作品,充滿了關于跨國壟斷組織,高壓政府和娛樂工業(yè)的描述,使人不禁聯(lián)想,這部作品從一開始就飽含了政治層面的影射。 “技術”是這部科幻小說的另一個關鍵詞。以往對這部作品的研究對“技術在小說中的作用存在分歧——“技術”在小說中到底是一股破壞性的還是建設性的力量。正因如此,有必要進一步探究這部小說中的“技術”元素。根據(jù)德國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的觀點,所謂技術的中立性只不過是一個神話。技術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套合理化的體系,能為這一體系最具破壞性和壓制性的特征進行辯護和開脫。這一體系,被馬爾庫塞稱作“技術理性”。因此,對這部小說中“技術”的研究不應僅僅包括具體的技術設備或手段,而應進一步探究其如何逐漸潛入精神領域,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對小說中“技術”的研究需要包括對技術理性這一概念的研究才更完善并且有說服力。 在這一背景下,這篇論文將主要探討技術,尤其是技術理性這一概念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并且,因為以往的研究鮮有關注技術和小說政治隱喻之間的聯(lián)系,本篇論文旨在填補這一空缺,探討技術和統(tǒng)治在這部小說中的關系。本篇論文試圖從馬爾庫塞“技術理性”這一概念出發(fā),探討技術理性在《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這部小說中三方面的體現(xiàn),及其如何使統(tǒng)治變得合理。這三方面分別是數(shù)量化和抽象化過程,獨特性的銷蝕,以及不受挫原則。 論文首先分析了數(shù)量化和抽象化的過程如何影響到動物,人類以及仿生人,并使統(tǒng)治變得合理。緊接著,論文轉向獨特性的銷蝕帶來的后果——沉寂,無盡的復制和隱性權威,以及這些后果與統(tǒng)治間的關聯(lián)。最后,論文集中分析了不受挫原則如何通過情緒控制器,電視節(jié)目和日常消費表現(xiàn)出來,并使統(tǒng)治合理化。論文揭示了,在技術理性的影響下,事物如何被數(shù)量化,抽象化和標準化,以至于更容易被控制;小說中的人物如何被逐漸機械化,對自己的身份感到模糊;跨國公司和政府如何合謀控制大眾。最終,在這部科幻小說中,通過技術理性的作用,統(tǒng)治己被內化而非強加于民眾之上,其最具壓迫性的特征也由此顯得合理和公正。
【關鍵詞】:菲利普·迪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技術理性 統(tǒng)治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英文摘要6-8
- 中文摘要8-11
- INTRODUCTION11-21
- Chapter One THE PROCESS OF QUANTIFICATION AND ABSTRACTIFICATION21-31
- 1.1 Animal Consumption22-25
- 1.2 Rosen Corporation25-28
- 1.3 Empathy Text28-31
- Chapter Two DISSOLUTION OF PARTICULARITIES31-41
- 2.1 Silence32-34
- 2.2 Replication34-37
- 2.3 Anonymous authority37-41
- Chapter Three THE PRINCIPLE OF NONFRUSTRATION41-50
- 3.1 The Penfield Mood Organ43-44
- 3.2 Television Shows44-47
- 3.3 Consumption47-50
- CONCLUSION50-53
- Works Cited53-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俊生,曾林;技術理性的人文反思[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08期
2 巨乃岐;關于技術理性的幾點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趙建軍;曹歡榮;;技術理性化的反思與超越[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12期
4 鄔曉燕;技術理性化的文化解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03期
5 付立;;技術理性張揚的科學基礎及后果[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08期
6 林學俊;;技術理性擴張的社會根源及其控制[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年02期
7 趙建軍;;技術理性化的人文考量[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李曉進;;技術理性的當代重建[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9 周立秋;;走出技術理性的生存論困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朱麗霞;;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融合途徑探析[J];江漢論壇;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云波;;技術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國現(xiàn)代化沉思[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2 陳凡;王桂山;李權時;;從認識論看科學理性與技術理性的劃界[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3 衣俊卿;;現(xiàn)代技術文化批判的中國語境(提綱)[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于海量;;技術理性批判與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5 陳凡;;從認識論看科學理性與技術理性的劃界[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蘇建;陳凡;;論技術與法律關系形態(tài)的歷史嬗變[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慶霞;理性向技術理性的轉化及啟示[N];光明日報;2002年
2 趙建軍;超越技術理性批判[N];學習時報;2006年
3 馬龍潛 高迎剛;文學的技術理性與人文精神[N];文藝報;2004年
4 鄔波濤;科學之魂:自由精神的吟唱[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吳國盛縱論科學與人文[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張坤;安樂死離現(xiàn)實還有多遠[N];法制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德昌;論稅收技術理性的缺失與重構[D];東北大學;2005年
2 王桂山;技術理性的認識論研究[D];東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進;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統(tǒng)一[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2 周立光;技術理性及其現(xiàn)代命運[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李先娜;技術理性的哲學探析[D];新疆大學;2008年
4 張麗麗;超越技術理性束縛的人的解放[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5 王衛(wèi)國;技術理性與人的全面發(fā)展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李曉錦;從技術理性到理性技術的嬗變[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7 戴小木;基于技術理性的人性化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8 穆青;論技術理性與生態(tài)文明的價值互補[D];西南大學;2012年
9 王穎;《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的技術理性和統(tǒng)治的邏輯[D];南京大學;2014年
10 牛俐智;論技術理性對群體意識形態(tài)之形成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40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4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