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細節(jié)層面的交流
本文關鍵詞:走向細節(jié)層面的交流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文學史 常識性錯誤 漢學研究 細節(jié)層次 小說史 《太平廣記》 宇文所安 古代文學 田曉菲 中國文學研究
【摘要】:正國人在介紹國外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套話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這一有著明顯中國本位意識的實用主義,有時也使國人在面對國外同行的研究時,自覺不自覺都會以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其中可能存在的常識性錯誤;而期待中的借鑒與啟發(fā),則往往變得空洞散漫甚至可有可無。所以,有必要從海內(nèi)外中國文學史研究所產(chǎn)生的學術背景,審視其或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中國文學史;常識性錯誤;漢學研究;細節(jié)層次;小說史;《太平廣記》;宇文所安;古代文學;田曉菲;中國文學研究;
【分類號】:I109
【正文快照】: 國人在介紹國外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套話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這一有著明顯中國本位意識的實用主義,有時也使國人在面對國外同行的研究時,自覺不自覺都會以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其中可能存在的常識性錯誤;而期待中的借鑒與啟發(fā),則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燕;從“民間”到“人民”——中國文學史上的正統(tǒng)論[J];文學評論;2001年06期
2 過常寶;中國文學史暨郭預衡教授治史思想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學遺產(chǎn);2001年01期
3 徐百柯;改寫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一次嘗試[J];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04期
4 董乃斌;中國文學史的演進:范式的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5 陳伯海;中國文學史學史的建構及其發(fā)展(下)[J];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04期
6 孫正國;一部跨越傳統(tǒng)中國文學史的學派史著——評孟祥榮新著《真趣與性靈——三袁與公安派研究》[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郭英德;淺談中國文學史研究者的知識結(jié)構[J];求是學刊;2002年05期
8 吳江;中國文學史上少有之奇局[J];炎黃春秋;2002年03期
9 金學主;中國文學史上的“古代”與“近代”[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馮汝常;中國文學史內(nèi)容和體例建構百年回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炯;;重新認識中國文學史——寫在《中國文學通史》12卷本出版之際[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3.3)[C];2013年
2 章培恒;;關于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與微觀研究[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劉毅青;;梁啟超解釋學接受美學的情感論構造[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柴劍虹;;敦煌古小說淺談[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5 錢誠一;;關于《蝕》三部曲的評價問題[A];茅盾研究論文選集(下冊)[C];1983年
6 丁莉麗;;鄉(xiāng)村牧歌的消逝——當前鄉(xiāng)村題材電影的一種傾向[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湯家厚;;“古今游記之最”為何文學史上少見——試談《徐霞客游記》在文學史上的定位[A];徐霞客與中國旅游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H·費德林;郭平英;;《郭沫若選集》前言[A];郭沫若研究(第五輯)[C];1988年
9 聞鶯;;《水滸傳》流變四章[A];水滸爭鳴(第三輯)[C];198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杜羽;《劍橋中國文學史》:還原文學史的原貌[N];光明日報;2013年
2 楊澤文;百年千部“中國文學史”[N];湖北日報;2005年
3 楊澤文 ;中國文學史:與其高產(chǎn)不如優(yōu)生[N];天津日報;2005年
4 白化文;《中國文學史講義》讀慨[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5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徐志嘯 本報記者 陳菁霞 采訪整理;《劍橋中國文學史》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11年
6 上海大學文學院 潘鳴;中國文學史還有可挖掘的新課題[N];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張炯;重新認識中國文學史[N];文藝報;2013年
8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中心 任慧;“中國文學史”的前世今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章永宏;《中國文學史新著》“心”“新”相映[N];人民日報;2007年
10 吳小如;“中國文學史”的“教”與“讀”問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精瑛;中國文學史中的古代戲曲研究(1904-1949)[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羅云鋒;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歷史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曾琦s,
本文編號:1027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27254.html